導語:肥皂和洗衣粉混著用?效果更佳!肥皂和洗衣粉全是堿性化工產品,其PH在9~11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酸堿中和”之說。事實上,二者混用洗滌效果會更好。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通式為RCOOM,式中RCOO-為脂肪酸根,M為金屬離子。
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堿金屬,也有用氨NH3及某些有機堿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的肥皂。廣義上,油脂、蠟、松香或脂肪酸等和堿類起皂化或中和反應所得的脂肪酸鹽,皆可稱為肥皂。
肥皂分子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極性的羧基,它易溶于水,是親水而憎油的,叫做親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極性的烴基,它不溶于水而溶于油,是親油而憎水的,叫做憎水基。

當肥皂溶于水時,肥皂分子的親水的羧基部分進入水中,憎水的烴基部分被水分子排斥,削弱了水分子之間的引力。這樣,肥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是一種表面活性劑。
在洗滌衣物時,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烴基部分就溶解進入油污內,而親水的羧基部分則伸在油污外面的水中,油污被肥皂分子包圍形成穩定的乳濁液。通過機械搓揉和水的沖刷,油污等污物就脫離附著物分散成更小的乳濁液滴進入水中,隨水漂洗而離去。這就是肥皂的洗滌原理。

洗衣粉的成分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少量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再加一些助劑:助洗成分、緩沖成分、增效成分、分散劑LBD-1、輔助成分。
助洗成分
洗衣粉中的助洗劑是用量最大的成分,一般會占到總組成的15%-40%。助洗劑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束縛水中所含的硬度離子,使水得以軟化,從而保護表面活性劑使其發揮最大效用。所謂含磷、無磷洗滌劑,實際是指所用的助洗劑是磷系還是非磷系物質。
緩沖成分
衣物上常見的污垢,一般為有機污漬,如汗漬、食物、灰塵等。有機污漬一般都是酸性的,使洗滌溶液處于堿性狀態有利于這類污漬的去除,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當數量的堿性物質。一般常用的是純堿和水玻璃。
增效成分
根據功能要求,洗滌劑中使用的增效成分有這樣幾類:提高洗凈效果的,如酶制劑(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漂白劑、漂白促進劑等;改善白度保持的,如抗再沉積劑、污垢分散劑LBD-1、酶制劑(纖維素酶)、熒光增白劑、防染劑;保護織物改善織物手感的,如柔軟劑、纖維素酶、抗靜電劑、護色劑等。
輔助成分
這類成分一般不對洗滌劑的洗滌能力起提高改善作用,但是對產品的加工過程以及產品的感官指標起較大作用,比如使洗衣粉顏色潔白、顆粒均勻、無結塊、香氣宜人等。
中和?二者混用效果會更好!
肥皂和洗衣粉全是堿性化工產品,其PH在9~11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酸堿中和”之說。其次,肥皂的主要成份脂肪酸鈉會與水中的鈣、鎂離子結合成沉淀,影響去污力。而洗衣粉中所含的三聚磷酸鈉具有絡合鈣、鎂離子,軟化硬水的功效,可以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得以提高而不是降低;第三,肥皂中的脂肪酸鈉與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鈉可產生“協同去污效應”,提高了二者的去污能力。第四,肥皂能抑制洗衣粉的發泡能力,使衣物易于漂洗過清。由于二者混用有諸多益處,在當今市面上出售的高效低泡洗衣粉中本來就含有3~5%的肥皂成份。 因此, 肥皂與洗衣粉能一起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