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筆者去找了一些有關肚臍眼不能洗的偽習俗(完全笑翻筆者的節奏~~)

太多太多有關肚臍的傳說,讓少年時的我們總是對這神秘的小眼充滿了好奇與疑慮。
那么,來了解一下肚臍

肚臍、臍,俗稱肚臍眼,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肚臍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直徑約為1.0至2.0厘米。它通常可以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肚臍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個凹陷。肚臍的細小通常帶來一定的組織弱化(structural weakness)并使它易受臍疝氣的影響。
看了上面的描述,似乎覺得肚臍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更多是一個疤痕,但事實上如果處理不當,引起感染的幾率非常大。
肚臍里的泥,要清洗嗎?
嗯,這個“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污垢。美國科學家近日通過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肚臍是一個細菌窩,里面寄生著大約1400種細菌。其中有80%的細菌身份已得到證實,它們來自40類常見的細菌種群,主要是無害的皮膚寄生細菌。另外,肚臍內的細菌數量,因主人清洗肚臍的頻率而有差異。(這么臟,要嚇死寶寶了~~)
那么很多人心里又會有疑問,這么臟的肚臍,到底應該如何清洗?
通常來說,一個月清洗一到兩次就好。肚臍的皮膚偏薄,經常摳或者清洗容易引起皮膚破損而引起感染。清洗方法有兩個:
1)如果肚臍比較淺,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較深,容易在里面褶皺的地方存污垢,那就用棉簽涂點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后要將香皂沖洗干凈,然后用細軟吸水的毛巾擦干,使其干燥清潔。
2)如果上述清潔方法還是不能把污垢清理干凈,那么接著往下看:
準備工具,你需要棉簽,然后依個人所好,使用對你適用的清潔液就行,比如:清水、寶寶精油、雙氧水、醫用酒精



沾濕棉簽的一頭,然后在肚臍眼上輕輕來回撥動。一定要對自己溫柔些哦,不要太使力弄到肚臍眼里面。另外,在清潔干凈后一定要用干棉簽把殘留的水分吸收掉,否則殘留在肚臍眼里的分會成了細菌的培養基。
另外,肚臍真的不能經常摳!
相信很多人會像筆者一樣,有事沒事就喜歡摳著肚臍眼增添樂趣,然而,很遺憾的告訴你:因為摳肚臍眼引起臍炎而住院的成年人還真不少。
肚臍發炎:輕者表現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或有腫脹;重者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或向腹膜擴散引起腹膜炎。
所以摳肚臍眼一族注意了:要是出現肚臍紅腫,膿性分泌物,還有局部疼痛的癥狀應該趕緊去醫院進行處理了,再用手去摳,有可能摳出腹部感染了。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十三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