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角——QNL95式多用途刺刀是我國為解放軍裝備的95式5.8mm班用槍族而專門研制的。這種刺刀除了傳統刺刀的刺殺功能外,還具有砍削、剪切、鋸割、銼削、開瓶、刃磨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士兵在野外作戰的生存能力。
上世紀末,戰爭形式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刺刀作為步兵進行戰場肉搏拼殺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于是,1992年5月,面對傳統型刺刀功能單一,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缺點,95式5.8mm班用槍族總師系統便向軍方提出,“研制以協助士兵戰場生存為主,拼刺為輔的多用途刺刀,”并請軍方對這款多用途刺刀給出戰技指標。
之后,這款刺刀的戰技指標論證和研制開始并行運作。經過數次選型后,1994年3月,軍方提出多用途刺刀戰技指標,隨后該刺刀進入國家實驗基地征求意見,進行設計定型試驗與部隊使用試驗。
1995年,該刺刀與95式5.8mm班用槍族一起通過了槍族系統設計定型,最終確定了該刺刀的戰技指標與刺刀樣式。確定好刀型后,國內某廠便依次進行設計研制。
其實該刺刀并非我國第一款多用途刺刀,在QNL95式多用途刺刀之前,我國曾經開發一種名為D91的多用途刺刀。這把刺刀是為了改變之前裝備81式7.62mm自動步槍的匕首式可拆卸刺刀的不足而研制的。因為傳統的匕首式刺刀功能較為單一,主要用于拼殺,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的作戰模式。于是我國參照美國M9這一款經典刺刀試制了D91多用途刺刀,讓它具備了匕首、鐵絲剪、鋼鋸、起子等多功能用途,是我國第一款多用途刺刀。
但是成型后的D91多用途刺刀全重達到800g,全長362mm,刺刀重400g,刺刀長310mm,刀刃長180mm,刀刃寬37mm,鋸銼長72mm。根據這個數據看得出來,D91多用途刺刀體積略大、質量較重,而且它的圓柱形握把讓戰士在握持的時候感覺不順手,手感較差。于是,鑒于這款刺刀缺點較為突出,我國并沒有大量制造裝備。
QNL95式多用途刺刀在剛開始制造時,也有很多類似于D91多用途刺刀的缺點。由于該刺刀的刀柄、刀鞘均采用注塑件,這樣就導致了刺刀內部很多可以挖空減輕質量的部位無法加工,最終樣刀達到680g(含刀鞘),超出了軍方600g的指標要求。除此之外,該刺刀還面臨著剪刀孔與剪板座經常出現反面配合而無法剪切,刀柄部位容易出現裂痕甚至斷裂,士兵握持不舒適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后來研制人員開始對該刺刀進行大幅度改進。
經過改進后,研制人員先是將刀柄座內部適當挖空后,再進行注塑;又將刺刀刀柄部減薄、開槽通孔,并將刀鞘厚度寬度一律減小來減輕刺刀質量;刀柄、刀鞘的材料由原來的尼龍1010改成超韌尼龍66SL—004,最終又改成使用超韌增強尼龍66SL—008;刺刀刀身在經過拋光后進行噴砂處理,然后用高溫防護油進行防護處理;刺刀的帶扣就使用超韌尼龍66SL—004注塑,以此解決了內袋扣卡筍根部斷裂的問題;而為了解決握持舒適度的問題,研制人員決定將拇指形刀柄改成紡錘形刀柄,并在刀柄上開環形槽和網紋。最后就是該刺刀的最重要部分刺刀刀體了,刺刀刀體由刀身和槍口環組成,根據軍方的要求,該刺刀在具有砍削、剪切、鋸割、銼削、開瓶、刃磨以及拼殺等功能的同時還需要具有耐磨,高強度、潮濕環境下不易生銹等品質要求。對此,研制人員決定選用高鉻合金不銹鋼材料制造刀身,使其熱處理硬度達到了HRC53~57。經過改進后的第四輪樣刀終于解決了各種問題并符合了軍方提出的戰技指標,刺刀質量也控制在了600g。
QNL95式多用途刺刀是可拆卸式刺刀,在上刺刀時要將刺刀槍口環套進槍支的膛口裝置上,刀柄上的T形槽要對準槍支刺刀座上的T形突筍,之后將刺刀后拉到位。在卸刺刀的時候只要用力向內擠壓左右的卡筍突起,使得刺刀脫落,然后朝著槍口方向取出刺刀就可以了。QNL95式多用途刺刀的優良品質在實測中也得到了證實。經過測試,該刺刀砍削功能強大,能夠砍斷直徑≤60mm的圓木,且刃部無崩缺、卷口。其剪切功能強勁,能夠連續剪斷雙股鐵蒺藜3次以上,刃部無崩缺、卷口。其鋸割功能強悍,能夠鋸斷硬度≤HRC30、直徑≤6mm的鐵棍,且鋸齒完好無崩缺。
QNL95式多用途刺刀在95式5.8mm自動步槍定型列裝之前,顏色并不單一,它的刀柄和刀鞘同時采用橄欖綠和黑色兩種工程塑料。在95式步槍定型之后,為了刺刀與步槍本身的顏色配合、融為一體,該刺刀就舍棄了橄欖綠,全部使用黑色的工程塑料。QNL95式多用途刺刀除了能裝在95式自動步槍上之外,還可以裝置在95式班用機槍上使用。而95式短自動步槍槍管短、膛口裝置粗大等原因不能裝配該刺刀。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龍潤。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