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個星期鍛煉幾次比較好,說的嚴謹一點是需要根據不同的練習水平、不同的訓練周期、不同的訓練目的和不同的恢復條件來決定的。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要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對身體上某一塊肌肉或某一個部位來說,相隔的訓練時間至少要休息48小時以上。如果訓練強度大或要完全恢復,則需要72小時以上。之所以需要休息,是根據人體內的生理因素,提供休息和營養等條件來決定的。因為鍛煉后良好的恢復,才能保證獲得最佳訓練效果。

訓練的恢復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訓練時能量物質的消耗占優勢,恢復過程雖然也在進行,但當時是消耗大于恢復,所以使能量物質減少,各器官系統的工作能力下降。
第二階段:訓練后能量物質消耗減弱,恢復過程占明顯優勢。這時能源物質及各器官、系統機能能力逐漸回復到原來水平。
第三階段:這個階段也叫超量恢復,是指訓練時消耗掉的能量物質及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恢復超過原先水平。超量恢復保持一段時間之后又回到運來水平。

針對不同訓練水平的一周練習次數安排
初級水平:(3-6個月訓練)
對于初級水平的訓練者建議一周鍛煉3次,練一天休息一天。比如一三五或二四六,不多練,也不少練,有規律的安排。如果休息一天后還是感覺肌肉酸痛或不適,可以再多休息一天。
如果是重點減脂的練習者,可以在每周三次力量訓練后的休息日里,安排1-2次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車等),不過必須要保證每周休息2天。
中級水平:(6-12個月訓練)
對于中級水平的訓練者建議一周鍛煉3-4次,可以每周將身體每塊肌肉鍛煉2次,不過還是要保證訓練后給身體一定恢復時間。
高級水平:(訓練一年以后)
高級水平的訓練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安排適合自己的每周練習次數。

怎樣安排力量訓練更有效呢?
為什么有的人鍛煉效果好,有的人鍛煉效果相對差一點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自身身體原因,這個在之前推送的《為什么有的人練1個月,比練3個月的人健身效果還好呢?》這篇文章里已有說明。
其次,就是在訓練的安排上有問題。一般在力量訓練時,建議將重量日和輕量日混合安排。所謂的重量日是指在訓練時安排動作的強度控制在8-10RM,輕量日是指動作的強度控制在12-15RM。
為什么要安排重量日和輕量日呢?
因為如果只進行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不能使肌肉受到超負荷和強刺激,肌肉塊和力量都會增長較慢。如果全部都是大重量、中低次數的訓練,又容易引起訓練過度或受傷。
所以,在訓練上要將重量日和輕量日相互結合。重量日的目的是測試肌肉的最大力量,輕量日的目的是給局部肌肉獲得更好的恢復,有利于肌肉塊和力量的更快增長。
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在胸肌鍛煉中,在重量日安排8-10RM的強度進行訓練,在輕量日安排12-15RM進行訓練。

又比如在腹肌訓練中,在重量日安排腹肌負重訓練,每個動作做3-4組,每組做12-15次。在輕量日安排無負重腹肌訓練,每個動作做4-6組,每組做20-30次。
再回到本文的主題,每周鍛煉幾次比較好,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因此每個人都要掌握好自己的練習次數、訓練強度、訓練時間等,避免運動過量。過量運動不僅影響訓練效果,還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影響健康。

怎樣衡量運動是否過量呢?
有人總結了以下衡量運動過量的八標準,如符合2條以上,可確認為運動過量。自己可以根據以下8條來看看自己是否運動過量。
1、受傷和肌肉疼痛的次數增加。
2、早上起床時的脈搏升高。
3、訓練情緒下降,易激動、發熱。
4、失眠。
5、肌肉的圍度縮小。
6、提不起精神,缺乏耐久力。
7、食欲減退。
8、在下次訓練前肌肉仍感覺疲勞。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