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自然界中最致命的殺手居然是它?

    小心,它們殺人不眨眼

    與人類相比,蚊子可謂是地球上不折不扣的“前輩”了。據生物學研究,蚊子早在1.7億年前的侏羅紀就出現了。那時,它們的體型大約比現存的種類大三倍,它們擁有很短的觸角、形如針管的口器,腹部還有成對的肉質側葉,看上去就像一對對蜈蚣的腳。最驚人的是,它們中一部分群體的后腿還長了大鉗子,就像螃蟹一般。這么小的蟲子,卻拖著和它身體差不多大的鉗子,樣子確實比今天的蚊子要恐怖許多。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鉗子基本都出現在雄性蚊子身上,它們很有可能是雄蚊在爭奪與雌蚊的交配權中進化出來的“武器”。

    通過經年累月的進化,蚊子雖然在樣貌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它們的個頭小了,模樣也沒那么“驚悚”了,但今天的蚊子依然可以稱得上是昆蟲界的“戰斗機”。


    殺人不眨眼的“冠軍”

    自從人類出現后,人蚊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蚊子要靠吸食人類的血液來維系生命、繁衍后代,而人類被蚊子叮咬的滋味又確實不好受,這就使人蚊之間的矛盾永遠不可調和。

    比爾·蓋茨基金會就曾統計過一個關于最致命動物和它們每年殺人數目的排行榜。其中,蚊子以每年殺死數百萬人的高票位居榜首。鯊魚、獅子、鱷魚這些張牙舞爪的危險獵食動物根本不能望其項背(鯊魚每年約殺死10人;獅子每年約殺100人;鱷魚每年約殺1000人)。

    那么,小小的蚊子為什么對人類有如此驚人的殺傷力呢?首先,蚊子能夠大面積傳播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蚊子因傳播瘧疾等疾病,每年奪取的人類生命數量就多達幾百萬,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圍,每年死于瘧疾的人數就接近100萬。同時,全球還有多達100個國家的人民深受其害。

    關于蚊子惹的禍,其實古今中外也早有記載。比如,當年在歐洲大陸上所向披靡的古羅馬軍隊在遠征阿拉伯半島時,就因當地的蚊子感染上了瘧疾。一時間,軍中病的病,死的死,這場遠征也就毫無懸念地失敗了;1802年,法國海軍遠征至加勒比海的海地島,雖然他們憑借精良的裝備迅速占領海地全島,但最后卻敗在了蚊子傳播的黃熱病上。

    其次,數量眾多、繁殖能力強也是蚊子的一大優勢,一只蚊子一生大約可以生千萬只后代,可以想見其種群數量是何等龐大。科學家發現,120萬只蚊子聚集在一起,只要每只吸一口血,就可以吸干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血。曾有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胳膊、腿還有肢體,讓一群新生的蚊子每分鐘叮咬多達9000口。在這種頻率之下,一個成年人可以在兩小時內流失體內一半的血液。

    在非洲熱帶叢林的一些原始部落,就一直有一個這樣的傳統——把判處死刑的罪犯赤身裸體地綁在樹林里,用不了多久,叢林中成千上萬只蚊子就會把他的血液吸干。這種死刑方式簡直堪比“滿清十大酷刑”。

    你瞧,小小的蚊子聚集在一起,就可以釀成如此大的災難。把它們比作殺人機器實在一點不為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蚊子們不僅團結起來的力量大,其“單打獨斗”的實力也不可小覷。當與蚊子正面交鋒時,人類一般都處于下風,要么被蚊子偷襲成功,要么在消滅它的過程中,自己在失了血的同時也挨了自己的巴掌。不僅如此,經過長年累月的進化,今天的蚊子身材雖然小了許多,但這個吸血鬼的容貌依舊瘆人。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蚊子的嘴上長著6根比蜘蛛絲還細的螫針,其中有兩根是刺血針,兩根是長著32個鋸齒的鋸刺刀,其余一根是食道,還有一根是唾液管。這六管齊下,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穿透我們的皮膚了。

    除了擁有“高精尖”的吸血工具,蚊子的唾液也是頂尖的“生化武器”。當它把口器順利地插入人類血管后,便開始通過唾液管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類血管。如此一來,這個地方的血液便不會凝固,也只能任憑蚊子源源不斷地吮吸了。更可惡的是,蚊子唾液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它能和人體內的抗體混合而引起過敏反應。當蚊子們一頓飽餐,心滿意足地揚長而去之后,我們的皮膚卻留下了一個瘙癢的小疙瘩。


    超級“特異功能”

    不僅如此,蚊子所擁有的“特異功能”也絕對超出你的想象。比如——

    它們擁有靈活的翅膀,其每秒扇動的頻率可以高達300—600次(翅膀同時也是雄蚊和雌蚊邂逅時表達愛意的工具。當“倆人”看對眼了,便會揮舞翅膀使速率達到同頻,以奏響愛的序曲)。雖然蚊子的飛行速度每小時大約只有2.4千米,但它們可以在空中完成許多高難度動作,比如回旋、空中翻跟斗、突然加速或減速等特技,其飛行能力遠遠超過現代最先進的飛機。

    它們還是超級大胃王。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蚊子一次的吸血量可高達自己體重的3~5倍,而且用不了幾個小時便可以消化掉。這種“絕活”是其他動物所不能比擬的。就拿動物界以“大胃”著稱的蟒蛇來說,它們雖然可以吞下羊、鱷魚等直徑比自己大幾倍的“龐然大物”,但至少需要花費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將其消化。而對人類來說,蚊子的這項技能就相當于一個一百斤的成年人在一次性吃進去三百斤的食物后依然能健步如飛,其匪夷所思的程度可想而知。

    它們也是嗅覺和熱感應能手。除了口器之外,“鼻子”就是蚊子們吃飯的家伙。靈敏的嗅覺可以幫助它們快速定位吸血對象,使它們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人類身上散發出來的“香噴噴”的氣味。這種氣味又從何而來呢?據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以及汗液中的胺混合在一起,會形成一種叫“三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會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而蚊子對這種氣味尤其敏感。所以,由于每個人的體味不同,導致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也不同,如果你時常被蚊子叮咬,很有可能是因為你體內“三甲胺”的含量比較高。

    另外,蚊子對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有超強的探測能力,在距離人類20多米遠的地方,它們就可以感知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并迅速定位“食物”所在的方位。因此,那些好動的、肺活量大的、呼吸深沉的“倒霉蛋”也就更容易受到蚊子的青睞了。

    幸運的是,雖然目前已知的蚊子種群超過3000種,但其中只有80種會叮咬人類。而且,雄蚊一般靠吮吸花蜜、植物汁液為生,只有雌蚊才會吸血。此外,雌蚊也只有在開始準備繁育下一代時才會攻擊人類,因為人體血液中含有形成蟲卵所需的油脂、蛋白、腎上腺素等營養物質。所以,夏日的黃昏,當你在戶外散步時,雖然頭頂上盤旋了許多嗡嗡作響的蚊群,但不久便會發現,它們只是“虛張聲勢”,并不會真的攻擊你。

    軟肋也不少

    雖然蚊子堪稱進化的奇跡,同時又是人類強勁的對手,但它也并非沒有弱點、不可對付。

    貪婪就是它的弱點之一,蚊子有時會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吃飽。當你發現自己正在被蚊子叮咬時,如果收縮叮咬位置附近的肌肉或者拉伸皮膚,這時,拔不出口器的蚊子便會心安理得地繼續吸下去,直至內臟爆裂將自己撐死。

    即使它們幸運地躲過這一劫,也有可能遇上其他的災難。比如,一只蚊子在飽餐一頓后,通常行動會比原來遲緩許多,這時,人們想要消滅它就輕而易舉了。此外,科學家發現,當暴雨來臨時,蚊子可以迎著暴雨自由飛行。因為蚊子的質量過輕,而雨滴要比蚊子重上 50余倍,在如此懸殊的質量差距下,兩者無法形成猛烈撞擊。而這種幸運在蚊子吃得過飽后,便不復存在了。隨著吸血量增加,蚊子的體積也會膨脹好幾倍,這時如果再遇上雨滴,蚊子便會被砸得血肉橫飛。

    除此之外,蚊子還有些“挑食”。別以為雌蚊要產卵時便會饑不擇食,有些人的血蚊子還不那么待見。比如,蚊子就受不了維生素B1、B2的味道。如果有人連續幾天服用維生素B1、B2,蚊子小姐便會對這些人敬而遠之。因為,維生素B1、B2的代謝物會隨著汗液排出體外,并散發出一種讓蚊子十分討厭的氣味。

    “專一”如果在人類這兒算是一種美德的話,那落在動物身上,就絕不是什么利于物種延續的“特質”了。恰好,蚊子小姐就是動物界里難得的“專情”者,它一生只認一個“夫君”,即使一生中有數次交配,其后代也全是“原配丈夫”的。正因如此,科學家在與蚊子的對抗中,想出了一些新的法子——通過改變雄蚊基因,給雌蚊做計劃生育。

    比如,把雄蚊抓進實驗室,通過伽馬射線的輻射引起其某些器官的突變。然后把這些雄蚊放回大自然,當不明真相的雌蚊愛上這些“特殊”的雄蚊,它們組成家庭的結果就是———沒有后代。因為,這些經過輻射的雄蚊都“不孕不育”,所以,它們也就無法生產下一代了。但這種做法也有弊端,且不說辨別雄蚊的難度和可行性,據研究人員發現,經過輻射后的雄蚊重回大自然后,便喪失了吸引雌蚊的“魅力”,他們大都難以與未經處理的野生雄蚊相抗衡。

    于是,科學家又想出了另一個辦法——制造轉基因雄蚊。這些蚊子隨身攜帶了致死基因,能使后代先天不足、盡快“夭折”。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保留了雄蚊對雌蚊的吸引力,它們與野生的雄蚊幾乎沒有任何差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不再需要頭痛蚊蟲叮咬的問題了。如果家里有殺不盡的蚊子,不妨團購一批特殊的雄蚊,讓他們代替蚊香和敵敵畏,讓雌蚊在甜蜜的“溫柔鄉”中不知不覺地斷子絕孫。

    但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將大自然中的蚊子都趕盡殺絕,因為任何一個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更何況蚊子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活了一億年之久。如果把蚊子都消滅了,那么以蚊子為食的候鳥數量將會下降50%以上,多種蜘蛛、蠑螈、蜥蜴和青蛙,也將失去主要食物來源;過去總是避開蚊蟲的馴鹿群行路線會因此改變,沿途的生態也會因此跟著改變;蚊子的幼蟲消失,好幾百種魚就必須改換食譜才能生存;而數以千計的植物物種也會失去主要授粉者。

    而轉基因雄蚊的另一大優勢就在于減少蚊蟲的同時,也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因為被“計劃生育”的大多也只是活躍在人類居民區周圍的蚊子,蚊子家族并不會因此遭到滅頂之災。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6年第4期文章)

    • 發表于 2016-04-24 00:00
    • 閱讀 ( 80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