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藥不能停”,但吃藥也要講究方法?

    前段時間,網絡上曾經有一句流行語“藥不能停”,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的確,在全球范圍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受到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困擾,從而需要服用藥物;而實際上,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生病服藥的人,在如今幾乎不會存在。不過,你是否知道,服藥可并非只有“吞藥—喝水—下咽”那樣簡單?基于藥物的劑型、吸收特點、作用時間和治療疾病等特性,每種藥物其實都需要我們在服用方法上加以注意,以免降低藥效,或造成本不應存在的不良反應。

    服藥次數和時間的千差萬別

    在很多人看來,和服藥有關的眾多事項中,最不需要注意的就是服藥的次數和時間了,畢竟“藥物只要吃下去就會治病,又何必在意什么時候吃?”這實際上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謬論,因為藥品說明書上記載的用藥次數、時間都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不能做到遵守這些注意事項,輕則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嚴重時甚至會產生額外的不良反應。

    藥物的服藥次數往往取決于它在血漿中的半衰期(即血漿濃度因人體的清除效應而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因為只有血漿中的藥物濃度達到了足以治療疾病的水平,藥物才能發揮正常效果。由于很多藥物單次服用后的半衰期很短,因此為了令藥物在服藥期間能持續發揮效果,它們需要一天兩次甚至多次服藥;而對那些具有很長半衰期,或是能夠在血漿濃度下降后依然會存在療效(即“劑量后效應”)的藥物,很多時候可能一天一次用藥即足矣。

    至于服藥時間上的安排,很多情況下這一點取決于藥物及其所治療疾病的特性。例如因腎上腺疾病而需要補充皮質類固醇的患者,往往需要在清晨和下午各服一劑藥物,以模擬激素本身的分泌特點;需要控制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在餐前使用降糖藥物,這樣既能夠治療餐后升高的血糖,又規避了降糖藥物導致低血糖的作用。

    空腹還是餐后服藥?這是個問題

    我們在藥品說明書中,總是能看到這樣的敘述——“藥物應于空腹時(即進食前一個小時之前,或進食后兩個小時之后)服用”、“藥物的服用無需考慮食物的影響”。這經常會讓服藥的患者一頭霧水,也是醫生經常需要解釋的注意事項之一。其實,很多藥物的吸收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食物等干擾因素的影響,有些藥物也有著可被食物所抵消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此種種因素決定了藥物與食物之間的“愛恨情仇”。

    在介紹藥物與食物的關系之前,我們不妨先認識這樣一個概念——“生物利用度”。對于可以口服的藥物而言,生物利用度一般是指藥物口服后相對于理想吸收情況(通常這個“理想吸收情況”為胃腸外給藥途徑,尤其是靜脈注射)的吸收程度,在絕大多數時候,這一數值都會小于100%,因為胃腸外給藥的吸收往往較口服好上不少。不幸的是,很多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可以受到食物(甚至是食物的不同類型)影響而大幅上升或下降的,如果每一個患者都選用自己所鐘愛的方式服藥,便難免會出現不一致的吸收情況,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為了規避這一問題,藥物生產企業通常會以藥物的某一種理想化吸收情況(如空腹或餐后)為基準制定服用劑量,并指導患者采用與基準相同的方式服藥,從而使藥物的吸收情況處于可控范圍之內。當然,某些具有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胃潰瘍)的藥物,說明書中也會指明需“與食物同服”,以借助食物的作用避免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對藥物的影響之外,一些藥物還有著自己獨特的“規矩”:治療真菌感染的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它們的吸收嚴格依賴于胃酸,因此在服藥時需要避免與能夠中和胃酸的藥物(如鋁碳酸鎂)同時服用,倘若病人患有胃酸缺乏,甚至需要在服藥同時飲用可樂或將藥物溶于稀鹽酸;牛奶之類的食物由于富含金屬離子,能夠與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發生絡合反應,而不能與此類藥物同時服用。

    兒童服藥,只是“簡單照搬”?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麻煩事:孩子生病需要用藥,但藥物或是沒有兒童可以服用的劑型,需要將藥片或膠囊分開服用;或是藥物本身有著不悅的味道,從而讓孩子望而卻步。在這種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孩子是否必須要服用這種藥物”,但如果確有必要,在無法獲得可接受的兒童制劑的情況下,藥物生產企業也給出了制備兒童劑型的方案。

    在考慮自行制備兒童用藥劑型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仔細閱讀藥物的說明書,以確認制備兒童劑型的可行性。一般在專利藥物說明書中,都會有相應的指導步驟,而某些藥物(如非骨架型控/緩釋制劑、非微丸型腸溶制劑,這點詳見文章《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用藥冷知識?》)基于其自身劑型的特點,是不適合自行制備兒童制劑的。

    對于能夠制備兒童制劑的藥物,首先可以考慮將藥物溶于可以接受(即不會導致藥物理化性質發生改變或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的液體之中(一般為水,但只要沒有特別注明,橙汁等非碳酸飲料也可接受,不要使用牛奶、西柚汁),然后讓患兒服下含有正確劑量藥物(有時可以靠注射器來確定最終劑量)的溶液,最后再用同種液體沖刷容器中的剩余藥物,讓患兒服下沖刷液體即可。

    而在某些時候,需要服用膠囊制劑,但患兒尚不具備吞咽膠囊能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下列的步驟:將膠囊內容物打開,取出載有正確劑量的膠囊內粉末,將其混于糖漿(如巧克力糖漿、花生醬)后,讓患兒服下即可。

    • 發表于 2016-05-30 00:00
    • 閱讀 ( 83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