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進醫院,最忌諱的動作是什么?

    1)擅自調整輸液速度

    很多病人在門診輸液的時候,一問護士姐姐輸液時間需要半天,就心急得不得了,覺得家里小孩沒人帶,工作沒做完,朋友聚餐要錯過。

    于是總是在護士轉身之際,心急火燎地把輸液速度調到最快。不出一刻鐘,呼叫鈴聲就此起彼伏:”護士,我頭暈胸悶。護士,我手臂太痛了。”來到跟前一看,這輸液速度快得呀,一問:“是不是調輸液速度了?”整個人就不敢吭聲了。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輸液速度常在40~60滴/分鐘,小兒、老年人不宜超過20~40滴/分鐘。如果患者有心臟或肺部疾患,輸液速度一般為30~40滴/分鐘。

    因為滴速過快可以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若患者脫水嚴重或失血過多引起休克,則要快速補液,以補充血容量。有的還需要用大號針頭或加壓輸液,每小時輸液可達幾千毫升。另外像刺激性比較大的藥物如紅霉素類,甘露醇類以及激素類藥物都會適當地把滴速降低。

    2)說好的一個療程的口服藥,回頭剩下一半

    “回家記得按時吃藥,一天三次,一次兩粒,三天后回來復查。”這是很多門診醫生常見的交代。然而,很多病人不是在三天后回去復診,而是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后直接回醫院住院了。

    問其原因:“吃了一天的藥,頓時覺得好多了,剩下的藥,覺得沒用了,而且晦氣,所以扔了...”扔了...此時此刻醫生內心是想掀桌的...

    這么有主見的病人,后果就是病情加重,直接在醫院躺上了半個月。

    病人對醫囑“消極怠工”主要有四大表現:

    一是擅自停藥、增減藥物。不少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工作太忙、嫌麻煩、健忘等原因,無法做到按醫生的建議按時按量服藥,導致療效大打折扣,不得不多次往返醫院;

    二是不把醫生的生活調整建議當回事,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對醫生的“運動處方”、“飲食處方”重視不夠。以高血壓為例,某醫院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42.5%的患者能做到遵醫囑;

    三是治病心切,覺得正規醫生的方案療效太慢,轉而尋求各種“偏方、特效藥”,導致病情惡化;

    四是無法做到規范復診。一項針對急性腦血管病出院患者的調查顯示,能做到規范復診的患者僅占17.52%。

    3)手術前,說好的禁飲禁食呢?

    婦產科實習的時候,有個孕婦,個頭比較小巧玲瓏,但是肚子里的孩子比較大,入院檢查了一下骨盆情況,臨界的樣子,家屬最終決定要做剖宮產。

    大家都知道手術前是要禁食禁水的哈。術前禁食8-12小時,禁水4小時。因為她是接臺,手術時間不確定,比較不好把握時間,所以連續幾個醫生都去囑咐她,可能會等久一點比較辛苦,但是千萬別忍不住到了中午吃東西噢。

    在病房準備送去手術室的時候,我們還又問了:“沒吃東西沒喝水吧?"

    產婦和家屬都連連搖頭表示沒有。推下去手術室了,麻醉醫再次問的時候,也說沒有。于是麻醉醫生把麻藥開了,準備開始麻醉了:

    產婦突然小小聲說了一句:“那個,嗯,其實我喝了一點點水。”

    麻醉醫生可能是聽成了“一點點”,于是還很淡定,繼續準備藥品,一邊問:“大概喝了多少啊,啥時候喝的?”

    “唔……11點多喝的吧……喝了……半杯吧……”

    麻醉醫生的手停住了,抬頭看了一眼鐘,再問:"半杯是多少?"

    "其實……其實喝了一杯……一次性水杯那種……"

    麻醉師深吸一口氣,把手里準備的東西都放回去了,怒:"不是告訴過你不能喝水的嗎!為什么還喝那么多!"

    "因為……因為吃了一個牛油果,有點膩……"

    你問后續?后續就是產婦在手術當中吐了滿身的牛油果,還差點引起吸入性肺炎。

    手術前禁飲禁食都是有它的道理的。一般來說胃里面的食物排空需要4-6h,而麻醉后(主要是全麻),人的意識和咳嗽反射會暫時消失,此時胃中的食物或水容易返流到口腔、流入氣管,造成肺部感染、化學性肺炎,甚至堵塞氣管造成窒息。

    有文獻報道,成人麻醉相關的反流誤吸發生率是萬分之五,兒童的發生率是成人兩倍,新生兒及嬰兒的這一發生率則是兒童的十倍。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孕婦反流誤吸的發生幾率,又比一般成人高許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懷孕會導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下降;隨著子宮增大,胃被向上推移,更容易出現嘔吐。更何況,中國傳統習慣上對臨產孕婦大多不限制進食,可能決定手術時孕婦依然處于「飽胃」的狀態,無疑增加了麻醉醫生的處理難度。

    4)酒鬼看過來:吃抗生素的時候別喝酒

    很多病人出院后,醫生都會開醫囑,讓病人帶一些消炎藥回家繼續服用,這當中很大部分消炎藥就是抗生素。而老酒鬼們在慶祝自己重獲新生的同時,恨不得馬上聚集親朋好友,大喝一頓,宣布自己重返江湖。

    然而建議你喝酒之前最好看看隨身服用的藥物是什么:如頭孢類藥物如頭孢哌酮、頭孢咪唑、拉氧頭孢等等,其他還有硝基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其他抗菌劑,如氯霉素等;口服降糖藥,如磺酰胺類藥物。

    這些藥物與酒精結合容易引起雙硫侖樣反應:可能會引起胸悶、胸痛、心前區疼痛、惡心、嘔吐、面色潮紅、呼吸困難、搏動性頭痛、幻覺、恍惚等等,甚至會出現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導致猝死等情況,而且是酒喝得越多反應越重。人生得意須盡歡,別歡樂完后,舊患未好又添新傷。

    我們總是鬧哄哄的搶著去最好的醫院,去看最好專家,卻不愿意在這些小細節上多聽醫生一句話:學會做個聽話的病人,會令你疾病好得更快。

    參考資料:第三個例子來源于《中國醫學論壇報》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十三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發表于 2016-06-01 00:00
    • 閱讀 ( 66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