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牛頓在大學期間的幾件事兒

    童年的牛頓雖然在物質上相對富足,但在情感上卻十分悲慘,在牛頓出世前,父親就去世了,在3歲的時候,母親漢娜遺棄了他,跑去做了別人的妻子。很明顯,牛頓從小既沒得到過父愛,也沒體會過母愛,和現在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這也是造成他一生性格怪異的重要原因。但也許正是因為沒得到親人和朋友的關懷,自立的牛頓才能在這樣的孤僻中快速得以成長。和今天的很多孩子一樣,牛頓步入了大學的殿堂,開始了他的學院生涯。


    1、堅定信念

    牛頓能上大學很不容易,因為母親漢娜反對他上大學,在校長和漢娜的哥哥等人的幫助下,漢娜才最終同意。直到牛頓上了大學,但她仍然想從經濟上遏制牛頓,希望兒子能夠回心轉意。

    牛頓每年的學費是10至15英鎊之間,除學費外,漢娜每年只給牛頓10英鎊的零用錢,而考慮到當時漢娜每年的收入約700英鎊,極有可能漢娜是想讓她的兒子吃點兒苦,讓他放棄自己的學術生涯,回家老老實實做個農夫。

    漢娜如果真這么想,那她可真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兒子了,牛頓受過的苦難更加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出人頭地的信念,致使牛頓在大學的學習極為努力。


    評: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很多阻力來自別人,這個人甚至有可能是自己的親人,不過沒關系,想想牛頓吧,越艱難,越堅強,人生就是要有不服輸的精神。

    2、孤僻

    牛頓擁有清教徒信仰,但不是那種特別極端的類型,他以認真工作和專心學習作為人類的最高道德標準,但是,他的同學很可能把這種表現看做是一個不愿與人交往的信號。

    即便性格孤僻,牛頓在大學仍然有自己的好朋友-威金斯,據威金斯的兒子回憶,威金斯年邁的時候和他提到過自己與牛頓初次相識的故事,威金斯和他原來的室友發生了很大的爭執,有一次他出去散步,看見牛頓也是悶悶不樂,于是和他交談起來,發現原來他們倆竟然遇到了相同的困難(牛頓也討厭他的室友),于是他們便令租一房成為了彼此的新室友。他們之間的室友關系維持了20多年沒有中斷,這無疑證明了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但令人不解的是,威金斯和牛頓的之間被記錄下來的故事卻寥寥無幾,兩人都沒有多提彼此的事兒,有人懷疑他們之間可能出現了很大的分歧,致使兩人的分道揚鑣。


    評:再孤僻的人也會有好朋友,好朋友之間不一定要有多少交集,卻可能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心酸的遭遇,正是這共有的困境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也因為這共有的困境,讓他們能彼此交心,也許他們在想:只有他能理解我,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記憶。

    3、筆記

    “我是柏拉圖的朋友,我是亞里士多德的朋友,可我更好的朋友是真理。”這是牛頓在他的大學的聽課筆記中寫下的一句話。雖然大學里教授的還是希臘大師們的學說,尤其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但牛頓已經對這些“權威思想”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大學時期的牛頓記筆記的方式類似和那些權威人士(包括笛卡爾、波義耳等)之間進行交談,牛頓總是向他們提出問題然后在問題后面跟上自己的分析與見解,盡管有些觀點和當時的權威學說相抵觸,盡管在今天看來有的觀點并不那么正確,但正是這種認真的自我思考和對真理不懈的追求讓牛頓最終看到了真相。


    評:讀書漲知識不算什么,因為就算是權威人士也有可能是錯的,把知識變成見識并加以思考整合,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才算牛!

    4、光學實驗

    牛頓對光學很感興趣,但正是這種熱衷差點兒就讓他慘遭失明。

    第1次:為了觀察陽光使眼前產生的彩色光環,牛頓接連不斷地直視太陽,25年后在一封信中,他回憶到:自己的視力經過三天才恢復過來,那三天時間我用盡一切方法以逃出太陽的幻影。


    如果說第一次是因為牛頓忽略了直視太陽對眼睛造成的損害,那么第二次真的不能再這樣解釋了。

    “我用一把鉆頂住眼眶骨頭和眼睛之間,盡可能地接近眼球處。將鉆子的尖端擠壓眼球的后面,使我的眼球突出,就會看到好一些白的、黑的和有顏色的光環……”(溫馨提示:小朋友們不要輕易實驗哦!)而從牛頓的筆記簿上的繪圖來看,上面所說的鉆看起來就是一把鋒利的匕首。

    毫不夸張地說,牛頓在開始他真正的學術生涯之前,差點兒就因為這次“自虐眼睛”的實驗導致自己失明,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實驗極大地體現著牛頓的清教徒精神,即以認真工作和專心學習作為人類的最高道德標準。或許除了這次,還有很多次也讓牛頓深陷危險之中,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為了探求真理,他必須不畏艱險;為了提高自己處于社會底層的地位,為了能出人頭地,他必須在學術上有所成就。

    評:讓我想起了作家許知遠采訪羅振宇老師時,羅老師提到的兩個觀點:1、所謂的匠人精神其實就是一種自虐;2、所謂的勇氣就是事后總結出的“不得不”。


    搜索微信公眾號:涌現,或qq公眾號:書愿,每天輕松漲點兒小姿勢!每天和我一起寫下自己的讀書所得,日積月累,量變產生質變!見證涌現的力量!


    參考書目:《牛頓傳》邁克爾·懷特著

    (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


    • 發表于 2016-05-27 00:00
    • 閱讀 ( 81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