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子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臨終前所說的話,最能說明這個人的思想、精神和操守,有時甚至是他一生最好的總結和概括。
1、伍子胥數次勸吳王夫差殺勾踐,不聽。再勸諫夫差莫急于進圖中原,遭拒。夫差反而聽信伯嚭的讒言,認定伍子胥陰謀反吳,派人送寶劍一把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長嘆:“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于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作為中國最古老復仇故事的主角,他的遺言既有日暮途窮的無奈,也猶如一把利劍一語成讖了。
2、秦二世二年七月,咸陽的一個鬧市口擠滿了人。這一天,是李斯和兒子被腰斬的日子。臨刑前,李斯問兒子:“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兒啊,我現在想跟你回上蔡老家,領著咱家的小黃狗,出東門追野兔子,還有可能嗎?說完父子二人相擁大哭,經歷過轟轟烈烈,方才懷念平靜時光,可惜為時晚矣!
3、一代梟雄曹操,臨終前嘮叨了一堆家務事。他說,我死以后熏香你們分掉,別浪費了。老婆和歌女們住到銅雀臺,不要虧待她們。這些人如果閑著,可以學習編草鞋,萬一曹家破產了,可以賣了換點飯吃。蘇東坡評價說他“平生奸偽,死見真性”,整個世界只有“大事”的人,一生將結束的時候,終于能坦然談論細枝末節的事了。
4、金圣嘆狷狂了一輩子,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仍不改英雄本色。刑場上泰然自若,向監斬官索酒暢飲,大笑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酒罷刀起頭落,從他的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這是這位才子,在人生舞臺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5、清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入膏肓。彌留之際她鄭重地說:“此后,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人們一直不明白,這樣一個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女人,這樣一個控制大清長達半個世紀的鐵腕太后,何以留下這樣的遺言?
6、從萬眾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凱本有機會做“中國之華盛頓”,卻成為了竊國大盜。他最終死于尿毒癥,留下兩句遺言:“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相傳除了這兩句,彌留之際還曾連呼:“他害了我。”這個“他”是誰呢?有人說是一心想當“皇太子”的袁克定,有人說是一心想做“帝王師”的楊度,也有人說是他癡心妄想的帝王夢。
7、瞿秋白在獄中寫下《多余的話》,最后除了提到很多好書,還意外地寫道:“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字里行間非常小清新、小文藝,英雄俠骨柔腸的背后,還有不可辜負的文學與美食,在臨刑的時候,還深深的懷念起最愛的文學,和最愛吃的家鄉豆腐。人之將死,沖口而出竟是人之常情。
8、沈從文臨終前,家人問他還有什么話要說,他的回答是:“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好說的。”后來,沈從文的骨灰在家人的護送下,回到古城鳳凰,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葬在聽濤山的五彩石下。墓旁的大青石上,刻著沈從文自己的一句名言:“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9、著名文學家、戲劇家夏衍,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正待他開門欲出時,夏衍艱難地囑咐:“不是叫,是請。”隨后就昏迷了過去,從此再也沒有醒來,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他奮斗了95年的人間。仁者愛人,這是做人的基本知識,更是一種禮儀。 那個小小的“請”字,便是一盞禮儀的明燈。
10、侯寶林生命垂危之際,他主動提出安排一次生前告別。病榻前,眾弟子安慰侯寶林,說您的病會好的,大家還希望聽到您的相聲呢。這時,侯寶林挺了挺虛弱的身子,微笑著和大家說:“上什么舞臺呀,頂多再當一回布景,讓你們在八寶山我的照片前邊兒照相。”大師的一生是幽默的一生,臨終前也不忘來一次“砸掛”。
和馬克思比起來,以上十位的遺言頗為莊重,因為據說他老人家臨終最后一句話是: “真羅唆,走開吧!沒說夠的傻瓜才有臨終遺言!”還真是出人意料啊!
因為做公眾號“路邊攤”的緣故,需要我不斷地做功課,不斷去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在我看來,歷史就像良田萬頃,夠你幾輩子去收割,我在“收割”的時候,居然發現里面也摻雜一些“稗子”,不如索性把這些“稗子”也單獨存放并分門別類地整理,倒也蠻有意思。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