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沒有人類保護,大熊貓就會滅絕嗎?

    2016年5月6日,四川寶興縣永富鄉發現一只受傷的野生大熊貓。(寶興縣是大熊貓的模式標本產地,博物學家戴維神父在這里發現大熊貓并首次用科學的方法為其命名,寶興縣每個鄉都有大熊貓分布,我也曾在永富鄉調查過大熊貓。)這只受傷的大熊貓在被送到碧峰峽接受救治后搶救無效死亡。受傷原因是遭受猛獸的攻擊(個人覺得兇手最有可能是黑熊或者其他熊貓)。

    原本野生動物保護的原則是不干預自然規律,對于野生動物之間的獵殺打斗不做干預,對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傷病是不做救治的。但是對于瀕危和極度瀕危的大型動物是可以例外的。這次事件中,村民,林業局,碧峰峽都做的很棒。

    但在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我看到了一些對大熊貓的誤解,例如:

    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繁殖能力差,適應力差,只會賣萌,是不適應自然必然會走向滅絕的,是人類保護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繁衍。這誤解也太深了。我覺得,我作為一個大熊貓的就地保護工作者,必須站出來為大熊貓說話了。

    大熊貓的祖先和其他熊一樣也是能夠捕獵其他動物的雜食猛獸。但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他們進化成了主食竹子的特殊物種,與其他食性的動物錯位競爭,有著明顯的生態位的分化,與此同時他們的生理結構和行為習性都為此而大幅改變,并能夠完美地適應在高山森林中以竹子為主食的生活,顯然大熊貓的進化是成功的。他們也并不是只會賣萌的弱小動物,大熊貓會爬樹,在地形崎嶇植被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奔跑速度超過人類在田徑場上的短跑速度。他們身體強壯力大無比,有著強有力的下頜和犬齒,鋒利強勁的爪子,仍然保持著熊類的強大戰斗力,在大熊貓棲息地中只有羚牛和亞洲棕熊能比大熊貓戰斗力更強,而豹和黑熊都不敢招惹熊貓。

    大熊貓的繁殖能力確實很差,一胎只能產崽1-2只,由于竹子營養太低,大熊貓寶寶是早產兒,剛生下來只有150g左右,而野生大熊貓媽媽大多只能養活一只幼崽,而且成功率也很低。這也是人工飼養繁育大熊貓困難的原因。但其實這樣的繁殖能力完全足夠大熊貓在野外健康地繁衍下去。


    所以大熊貓其實是能夠適應環境并健康地繁衍下去的,除非地球的氣候和環境突然發生劇烈變化。

    大熊貓曾經快樂地生活于森林之中,和它們一起的還有豹、云豹、豺、狼、黑熊、棕熊等猛獸,羚牛、川金絲猴、小熊貓、四川山鷓鴣等明星物種,以及毛冠鹿、水鹿、鬣羚、斑羚、野豬等食草動物。

    可為什么大熊貓現在又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呢?工業文明以來,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為了發展經濟,大量大熊貓棲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或者開礦,大量山民進入山里打獵、采筍、挖藥、放牧,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大量人為干擾降低了他們的繁殖成功率。人類四通八達的公路以及越來越多的農田、城鎮、村落、人工林將大熊貓的棲息地分割成眾多碎片。不同碎片之間的大熊貓無法自由婚配,導致大熊貓近親繁殖。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大熊貓越來越稀少。可為什么大熊貓現在又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呢?工業文明以來,人口大幅度增加,人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為了發展經濟,大量大熊貓棲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或者開礦,大量山民進入山里打獵、采筍、挖藥、放牧,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大量人為干擾降低了他們的繁殖成功率。人類四通八達的公路以及越來越多的農田、城鎮、村落、人工林將大熊貓的棲息地分割成眾多碎片。不同碎片之間的大熊貓無法自由婚配,導致大熊貓近親繁殖。正是這些因素導致大熊貓越來越稀少。

    大熊貓減少的同時,大熊貓的鄰居們的生存狀況也并不樂觀,普通食草動物都減少不少,羚牛和水鹿這些大型且成群的食草動物在局部地區已經消失,而云豹、豹、豺這些食肉動物在大多數的大熊貓棲息地中已經消失了。

    所以大熊貓的瀕危并不是它自身不適應環境。而是由于人類破壞和侵占他們的棲息地,導致它們棲息地減少,棲息地質量下降,棲息地破碎化而造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做些什么來彌補我們的過錯。而保護大熊貓的根本在于保護他們生存的棲息地。

    為了保護大熊貓賴以生存的森林以及大熊貓的鄰居們。我國成立了大量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保護區的成立有效保護了大多數大熊貓棲息地免遭破壞和開發。這種以保護棲息地和野外種群為主的保護方式稱之為就地保護,是野生動物保護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現在中國的法律和政策不完善,保護區以外地大熊貓棲息地仍然遭受破壞,保護區也受到小水電開發、旅游開發等的威脅。

    為了救助傷病個體,開展研究,繁育人工種群開展教育和放歸野外補充野外種群。我國在成都,臥龍,碧峰峽,都江堰等地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機構,開展遷地保護。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重要輔助手段。目前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已經成熟,但將人工繁育的大熊貓放歸野外仍然是個難題。

    根據最新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的結果,全世界有1864只野生大熊貓生活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258萬公頃的野外棲息地中。截止2015年11月1日為止,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已達425只。

    只有保護好大熊貓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大熊貓才能健康地繁衍下去。其實對于保護其他野生動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補充一句,保護大熊貓的意義不止在于保護了大熊貓,更在于以保護大熊貓為名而保護了大片森林以及其中生存的其他野生動物。這便是大熊貓作為一個旗艦物種的重要意義。


    文 / 蘑菇攝手黃耀華

    • 發表于 2016-05-25 00:00
    • 閱讀 ( 86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