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過:“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其實在康熙王朝以前這句話是偏頗的,從唐到清一千多年,中國的槍炮科技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可正是這位開創了康乾盛世的明主,錯誤地流放了一人,斷送了整個中國軍工,以至于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大敗,使民族陷入長達百年的屈辱當中。此人就是戴梓,戴梓的悲劇是知識分子的悲劇;是國家民族的悲劇;是科學的悲劇。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梓的悲劇一生吧。
戴梓,字戴梓,號耕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相傳戴梓儀表堂堂,美須髯,但身為氓隸,沒有畫像傳世,所以我們無法一睹尊容。其父戴蒼,明時任建軍,經常與海盜作戰,以驍勇著稱。在一次戰斗中受了重傷,便回家休養,養傷期間傳授給戴梓機械槍炮知識。傳言戴蒼曾在大明炮隊研發過槍炮,所以有著專業知識。戴梓在幼年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史、機械、數學教育,并且對科技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些都影響著戴梓的一生。
戴梓十二歲那年,游覽淮陰釣臺,吟詠到:“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眾人皆贊,獨戴蒼不悅。其曰:“是詩,讖也。”知子莫若父。戴蒼深知戴梓的秉性為人,理想與人生觀。并且預測到像戴梓這樣的知識分子在那個昏亂腐朽社會中是很難名利雙收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敬之,愛之,效之。

電視劇《槍炮侯》中的戴梓的形象(網絡圖)
一年冬天,戴梓奉父命采買年貨。那日,天寒地凍,滴水成冰。途中戴梓遇上一名老者插標賣女,老人已經被這世道凍得面若冰霜,再看那姑娘,其泣連連。此女形修體瘦輕衣衫,淚混雨雪滌朱顏。生得是面似西子,身賽貂嬋。亭亭玉立藐風雪,路人駐足唏噓觀。哀而不傷淚自拭,君子好逑非褻玩。戴梓見之,放下金銀抽身便走。此女別過父親,起身便追,跪拜戴梓,愿以身相許,服侍終生,戴梓嘆而應之。新婚之夜,洞房花燭,戴梓對新婦說:“把結婚賀禮及首飾設施給和你一樣的苦命人吧。”新婦聽罷,起身施禮,對戴梓五體投地。翌日,戴梓夫婦將金銀盡施,入祠堂時,竟身著布衣。族人皆為之震驚,并由衷敬佩,富商們紛紛解囊,救活了數千人。
康熙十三年,三番禍亂,耿精忠進犯浙江,康親王杰書奉皇命平叛。王聽聞戴梓大名,便重金聘之。戴梓來到清軍大營之中面見杰書,杰書想試其才,再三刁難,戴梓對答如流。破敵之計,了然于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曰:“三孽不足慮,可計日擒。”王大喜,遂請戴梓于上座。此后戴梓沖鋒陷陣,只身降敵萬余。并且,為平三番,戴梓還設計制造了二十八珠連環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比加特林早了近兩百年,比馬克沁早了二百一十年。

連珠火銃(網絡圖)
是銃,狀如琵琶,身乃三管。燧發點火,自動裝填,一出二十八發,聲威震天。且短小輕便,一人即可操持。此槍,匯古今之精萃,集中外之優點。乃中華兵器之顛,世界槍械之冠。而戴梓是一位博愛理性的科學家,就像愛因斯坦反對使用原子彈一樣,戴梓最終沒有將其用于實戰。他假皆神明托夢,告誡子孫此槍不可流于人間。這是一位科學家的良心和遠見使然。戴梓達到了一名軍工科學家的最高境界。
人物小檔案:

姓名:戴梓
簡介:(1649~1726) 中國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開,號耕煙,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曾制造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戴梓博學多能,通曉天文、歷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制造家。
名言: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