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面對突發地震,我們應該怎么逃?

    作者:中國科普博覽文字取材于科普中國作品《地震來了怎么辦,如何逃生避險?》

    據報道,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 175人受傷,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國家Ⅱ級地震應急響應。

    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地震(來源網絡)

    8月9日0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地理位置(來源網絡)

    連續兩日兩地突發大地震,造成周邊地區多有震感,目前仍在緊急救災階段。無論我們處在地震多發帶與否,掌握相關的防震減災及自救知識必不可少,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地震的發生與什么有關?

    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給人類造成的災難難以估量。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申領的力量來解釋。隨著社會的進步,用科學的眼光來認識、分析、預防這種自然災害,已成為現代人的科學武器。

    從科學上分析,地震與地質構造有關,首先反映在地震有規律地集中分布于某些特定的大地構造部位--大地構造邊界帶。其中最顯著的是縱貫中國中部的南北地震帶和橫貫中國西部的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北緣地震帶,它們都是大地構造的邊界帶。今天地震的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就是位于這個特定的大地構造部位--大地構造邊界帶內。

    中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圖(來源網絡)

    現在非常清楚的一點就是,地震是發生在斷層帶( 地殼上的巖石板塊陽擊形成堆積的區域)附近的。一般的地震與里氏8.0級的毀滅性地震的區別在于,前者是板塊在內部壓力比較小時相互之間發生的滑移,而后者則是板塊在經歷了數干萬年能量積累之后突然發生的折斷。

    如何準確計算地震發生?

    要準確地計算地震發生的時間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地質學家和土木工程師托馬斯-海頓說:“我們離真正的地震預測還差得很遠。”目前科學家并不能告訴我們地震將于何時發生,他們只能比較準確地指出會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大地震 將發生在何處。

    海頓說:“損失最大的是那些有很多6~10 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城市。”

    在他的城市候選名單中,伊朗的德黑蘭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兩個城市都有超過1200萬的人口,并且都坐落在又長又深、蘊藏著巨大能量的地震帶附近。更為危險的是印度北部地區,這一地區位于巨大的喜瑪拉雅斷層的上面。印度在這一地區的3個邦共有2500萬人口,而且他們都佳在質量較差的混凝土房屋或是土質結構的房屋中。

    美國加州大學地質天文臺的主任、地質學教授簡-菲利浦-艾沃克去年曾前往尼泊爾研究喜瑪拉雅斷層區域的一個片斷。他說:“ 這一‘斷層'位于尼泊爾加德滿都與印度臺拉登之間,印度德里以北的那一段在過去的至少200內都沒有發生過較大的地震。但是這一‘斷層 '遲早是要斷裂的,而且由于印度北部稠密的人口、松軟的土質以及 較差的房屋結構,到時必然會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 ”

    海頓高度評價了lnSAR和GPS接收器等設備,他認為這些設備是“極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地球上哪些地區的地殼擠壓作用的能量在逐漸積累”。

    而更有價值的項目是地球透鏡計劃(雖然它對伊朗、土耳其和印度來說沒什么幫助)——這是近期一個由美國地質勘探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共同負責的合作項目。它的內容是將一個沖擊滑動傳感器埋入圣安德列亞斯斷層3050米的深處,此外,還要建立一個覆蓋全美國的系統——即沿著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邊緣植入數百個 GPS 傳感器和應變計。

    然而就目前來說,對于全球地震高發區來說最有希望的技術莫過于全球地震監測網(GSN)了。它是由 135個分布在全球范圍的地震監視裝置組成的,可以將每一次地震都實時記錄下來,并將數據發送給衛星或是上傳到因特網上。

    GSN 就像地震的監護者一樣,在地震發生的同時就能對數據進行記錄和編排 ,最后會將數據集中在一個全球地震活動數據庫當中。對這些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就能揭示出在地質斷層斷裂之前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和形態。

    地震來了怎么辦?

    由于地震災害的人員傷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地震發生時迅速反應就成為成功避險關鍵。地震來臨時,應采取正確措施,緊急避險。

    就近選擇: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選擇安全的地方避震

    在家,應該躲在堅固的家具下、衛生間等小開間處;

    在學校,應保護頭部躲在書桌下或選擇墻角;

    在室外,應選擇空曠的空地,不要靠近高樓,也不要臨近電線桿或其他容易倒塌的物體。

    在平房中時,如果室外空曠,應迅速頭頂保護物跑到屋外;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堅固的家具旁,躲在當建筑物倒塌的時候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靈活把握:靈活選擇避震地點,視具體情境具體分析

    正在教室上課或者正在工作場所上班、公共場所活動,逃生者應該迅速抱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室家具旁邊能形成三角區的地方躲避。

    正在鬧市活動,逃生者應注意保護頭部,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同時盡可能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電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

    正在野外活動,逃生者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跑,切忌順著滾石的方向跑。

    正在駕車行駛,逃生者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停車。

    注意保護頭部

    不驚慌,不亂跑,待強震過后迅速有序撤離

    在室內首先要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暢通。同時關閉電源、煤氣開關,切斷火源,預防次生災害發生。還要注意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使用電梯,不要慌張向戶外跑,更不能跳樓。

    如果身體已遭地震傷害,如有可能,應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設法用磚頭等支撐上方不穩定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為保存體力,不要大聲呼救,盡量找到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已脫險的逃生者,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救人注意事項:

    互救時,要注意方法,避免新的傷亡,切實做到——聽仔細:要注意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物聲;挖得準:要大致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后再搶救,不要亂挖亂扒;救得法:要講究方法,救人宜用“先頭部、后身體”、“先救生,后救人”的方法,不要強拉硬拖。

    • 發表于 2017-08-09 00:00
    • 閱讀 ( 76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