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軍師聯盟》沒告訴你的真相,這才是司馬懿真正的勝招

    三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最后的民謠是“三國全歸司馬懿”。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無比英明的梟雄,你爭我奪幾十年后,最后的江山,落入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司馬懿手中。

    固然司馬懿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但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人生命力非常頑強,在三國可以和他比肩的人才中,他是活的最長的一個人。一個人才無論多么光芒萬丈,不假以時日,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揀出幾個和司馬有的一比的人來對照一下,就明白活到七十三歲對司馬懿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

    1、郭嘉,去世年齡38

    早年曹操的公司里,二荀一郭是絕對的核心領導班子。荀彧是大管家,曹操東征西伐,老荀基本坐鎮大本營不動。荀攸和郭嘉跟隨在曹操身邊親臨一線的情況較多。擒呂布、破袁紹、平河北、征烏丸,郭嘉建策良多。其實只要看看郭嘉對三國幾個大咖的鑒賞,就知道這個人是個多么了不起的人物。

    郭嘉是潁川人,他的老鄉朋友基本都在袁紹手下做事。21歲時,郭嘉也參加了袁紹的隊伍,沒多久他對老鄉郭圖、辛毗等人說:“袁大人學周公禮賢下士,只學到皮毛,不懂得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這個人計劃一大堆,卻不知道實施哪一個。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事業,要成功太難了。”就告辭回鄉。才21歲,就看出名重天下的袁紹徒有虛名,這眼光遠遠高出同朝代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

    建安元年,在荀彧推薦下,郭嘉見到了曹操。深談之后,曹操說:“這個就是助我成大業的人。”郭嘉也欣喜地說:“曹大人是我真正的主公。”從此全心全意地為曹操服務。

    劉備投奔曹操,曹操的另一個謀士程昱勸曹操殺了劉備。郭嘉以為劉備有賢名,“殺他一個人,讓天下人對主公失望。”不可取。曹操也傾向郭嘉的意見,留下了劉備。郭嘉也提醒曹操,劉備是個英雄,不能放松對他的監督。一句話,要軟禁。但劉備還是趁郭嘉不在曹操身邊時,說動曹操讓他去攔截潰敗的袁術,從而逃離曹營,成為曹操后來的大敵手。這事應該是曹操最為后悔的一件事了。

    另一個英雄人物孫策,橫掃江東建立基業。曹操都嘆息:“獅兒不可爭鋒。”曹操對付北方的袁紹時,擔心孫策會從后面攻打許昌。郭嘉分析:孫策在短時間內掃蕩江東,所殺的都是大人物,手下有許多會為他們賣命的狠角。孫策這人英勇善戰,但輕率好動,戒備心不夠。雖有千軍萬馬,無異于孤身一人行走江湖。郭嘉斷言:“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沒多久,孫策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幾個門客刺殺而死。

    郭嘉這種識人的本事,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可惜38歲那年,病死了。曹操傷心極了,他對荀彧說:“你我都是同代人,只有郭奉孝年紀輕,本想把后事托付給他。料不著他居然中年就夭折了。老天爺,命運真是作弄人啊!”

    以郭嘉的本事,假以時日,一定會有大成就。這真是快刀快折,天妒奇才。這顆明星還在上升期間就猛地熄滅,留下無比的遺憾。

    >>>>

    2、諸葛亮,去世年齡54歲

    諸葛亮是三國中的人中天龍,未出山知天下三分的見識,成為千古以來,人人傳誦的典故。關于他的記載和傳說太多,如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過于傳奇,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就沒有采用。不過南方少數民族對諸葛亮服到什么程度呢?《容齋隨筆》中的一則筆記可以從側面證明,孟獲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不是子虛烏有的事。

    南宋淳化年間,李順在蜀中叛亂。宋朝廷派使者出使南詔,到了姚州,對方派人寫信來說:“我們境內有滬水,以前諸葛武侯告誡我們說:‘除了向朝廷獻禮和戰爭外,不可過這條河。如果一定要過河,必須要祭祀后再上船。’現在派遣部下的軍官攜金龍二條,金錢二千文,并酒肉等祭品。讓我們祭祀后再走。”從三國到南宋,千年的時間,南方人還把諸葛亮的話牢記在心。看來諸葛亮在南夷心目中的地位相當于神。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諸葛亮出山二十多年,君主信任,臣下仰慕,夷狄信服,敵人畏懼。孔明當年自比管仲、樂毅,后人評價其治國之才,可比管仲,并稱為“管葛”。軍事上,從唐、宋以降,后人編著的歷代多少多少名將錄,諸葛亮都名列其中。唐戰神李靖對諸葛亮就非常推崇,能入李靖法眼的,沒有幾個人。可見諸葛亮的用兵,屬于上乘之作。至于沒拿下中原,有時的形勢,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吧!

    蜀漢建興六年起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益州一個州的人力物力,進攻曹魏數倍的地盤人馬,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這種氣勢,這種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曹魏盡據中原大地,人才輩出,物產豐饒,還有司馬懿這樣的超級人才,在諸葛亮的面前,都只有堅守不動的份。前人就說過,假使諸葛亮命長點,曹魏雍、涼州一直是戰備狀態,西北戰線壓力解除不了,最后的勝利,只怕還是個未知數。只可惜是個假設,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五十四歲。比他年長四歲的司馬懿還活蹦亂跳。只有杜甫的詩說出了無限的惆悵: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

    3、司馬懿,去世年齡73

    回頭來看看司馬仲達。建安十三年,曹操第二次征召司馬懿到丞相府工作,這一年他二十九歲。此前,司馬懿有點看不上曹操這個宦官的后代,以“風痹”為由拒絕了曹操第一次召命。這一回曹操直接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嘰嘰,直接抓進監獄。”司馬還是會怕的,急忙應征。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學掾”,作些起草文件,整理材料的工作。

    低調地過了幾年,司馬懿提拔為丞相府主薄,成為大秘書。期間他提的幾個建議,讓他顯現崢嶸。建安二十年,他隨軍出征漢中,曹軍一舉消滅了漢中軍閥張魯。當時劉備剛剛拿下四川,又出兵和孫權爭荊州。司馬分析:劉備用欺詐手段謀得了劉璋的益州,人心不附就去爭荊州,正是打擊他的大好時機。曹軍從漢中乘勢進逼益州,劉備集團一定人心渙散,有瓦解的趨勢。曹操講了句漢光武的名言:“人心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撤退。雖然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司馬懿的見識已讓大家刮目相看。

    ▲關羽水淹七軍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捉于禁,斬龐德,包圍襄陽,威震華夏。曹操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司馬懿判斷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雖然是同盟軍,但面和心不和。派人許諾割讓江南之地給孫權,讓孫權出兵攻擊荊州,抄了關羽的后路。則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一切如司馬懿預測的一樣,孫權果然出兵。曹、孫兩家兩路夾擊關羽,一代名將關公戰敗被殺。

    這一高級戰略,不但解除了曹魏的危機,還破壞了孫、劉聯盟,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孫、劉兩家撕破臉廝殺,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在三國的平衡關系中再一次穩居上風,司馬懿的超級手法,的確非同小可。

    到魏文帝、魏明帝執政,司馬懿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地位更是重要。十幾年間,南擒孟達,西拒諸葛亮,東北平定遼東公孫淵。許多曹魏的重要大臣,如曹真、曹休、陳群等都先于司馬懿死去,司馬懿成為曹魏不得不依靠的,舉足輕重的重臣。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后,到關中上任途中。三天內收到五道詔書,要他立馬趕到京城洛陽。司馬懿乘追鋒車,一夜之間奔馳四百里,趕到洛陽。一到就徑直被引進嘉福殿魏明帝的御床邊。魏明帝已經快不行了,他拉著司馬懿的手說:“我忍著不死,就是要等你來。現在我后事托付給你,我可以放心走了。”把少帝曹芳交待給司馬懿就死去了。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

    這一年,司馬懿60歲。一把老骨頭一夜間顛簸四百里還能處理大事,這個人的命好硬。和司馬懿同時受托輔佐少帝的還有曹真的兒子曹爽。在經歷過大風大浪,老辣深沉的司馬懿面前,曹爽完全算是個童子軍。

    曹魏嘉平元年(249年),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了曹爽集團,全面掌握了曹魏的政權。為后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替代曹魏,建立晉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又過了三年,長命的司馬懿把權力平穩地過渡給兒子們后死去。他造就的功業,把同樣水平,但沒活的過他的郭嘉、諸葛亮都比了下去。看來老話說的好,活下去,比你的敵人、你的朋友都活的久,你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 米七六

    • 發表于 2017-07-11 00:00
    • 閱讀 ( 69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