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在古代,剃發居然是“五刑”之一!

    伏天來了。

    朕正尋思著去剃個涼快的“莫西干頭”……

    還沒走到門口,就被小太監急急攔下!

    為啥……你以為朕不知道?

    在古代,剃頭可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 1 /

    髡刑,也就是剃發,從上古時代開始就是“五刑”之一,是一種恥辱刑。

    光從三國就能看出各種剃頭大戲:

    北方大佬曹操曾因為馬踏良田犯下死罪,最后用“割發代首”來打圓場。

    《三國志》作者陳壽,老爸是馬謖手下參謀,因失了街亭被處罰,髡刑。

    為雪老爸被剃頭之恥,陳壽在《三國志》把諸葛亮黑了一通。

    “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晉書 陳壽傳》

    剃個頭而已,要不要這么認真?

    要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損之為不孝。中醫還將頭發成為“血余”,它跟人的身體大有關系,損發即損人身。

    “發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補陰……”——《本草綱目》

    更重要的是,蓄發,蓄長發,一直是我泱泱華夏乃至全世界的主流發型觀。


    / 2 /

    上古流行披發。

    《山海經》記載的“白民國”、“長股之國”,流行披發;

    居住在云南青海甘肅的羌人,留披發;

    從江浙的越人,到川西的莋都夷人,留披發。

    進入農耕社會,大家每天彎下腰來“鋤禾日當午”,頭發垂下來,既撩眼睛又擋視線。

    最佳方案,就是把它往后梳,用發帶束起來,再結個髻,perfect !

    于是,從周朝到明朝,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丸子頭(束發結髻)就成了國民發型。

    以漢子發型為例,一直有嚴格規定:

    十五歲束發,標志著進入有明顯性別差異的少年期;

    到了二十歲,在束發的基礎上再戴上帽子(冠禮),就意味著成人了。

    漢子的束發,跟妹子的盤發看起來很像,然鵝步驟不一樣。漢子會先把頭發盤好,最后再插簪子,可以說相當結實了。

    所以,妹子一旦抽掉簪子,頭上會有“如瀑布般瀉下”的效果,而漢子就不同了,我發型巋然不動如泰山!

    為了進一步固定發型,有些漢子會動用發蠟(油膏)定型。

    / 3 /

    漢子這么龜毛,可不單單是為了美。

    因為如果頭發不能全束起來,垂下一大片的話,不是被以為是神經病,就是被取笑是小孩子。

    一般孩紙在三四歲到八九歲時,只束上半部的頭發,下半部就任其披散垂下,這種發型叫做“垂髫”。

    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么古裝片里的大俠都能上躥下跳、不惜為公義良知兩肋插刀……你以為造型師都是沒文化的傻逼嗎?

    這么深的梗居然沒看出來,這是因為——

    大俠都是天真的孩紙啊!!!

    一般而言,漢子不好好蓄發、束發,只有兩種情況:

    第一,出家當了和尚。

    不過“光頭”這一發型,是從佛教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才大行其道。因為剃光頭又不結婚等“異常行為”,他們會被蔑稱為“髡人”。

    第二,自我定位為世外高人。

    比如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他們用嬉皮作風放飛自我,酗酒、服五石散、披頭散發……

    一般而言,他們都被視為怪咖。

    / 4 /

    明代之前,是短命的元朝,之后,是統治了近三百年的清朝。

    這兩個朝代,進駐大中華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分別是蒙古人、滿洲人。

    作為游牧民族,他們都強力推廣一種祖傳的發型:

    剃發結辮。

    清初多爾袞頒發《剃發詔書》,推廣方式頗為血腥暴力,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說法。

    “剃發易服”成了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引發的血案不計其數。

    為啥抵抗情緒如此強烈?

    一來,在漢人眼里“剃發”等同于“髡刑”,群體接受“髡刑”更是奇恥大辱。

    二來,這發型的確很挑戰審美:

    剃去所有頭發,僅留腦后發根面積為銅錢大小的頭發,編成又細又長的辮子。

    它又稱“金錢鼠尾”。

    滿人心里苦,這發型也是有原因的。

    他們作為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馬背上討生活,披頭散發固然阻擋視線,但束發也不行啊。

    試想,同為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在橫掃亞歐大陸的征途中,如果眼前忽然掉出幾縷秀發,又怎么能看清世界歷史的未來?

    馬的虱子爬滿頭,彪悍的人生又怎能老是想著瘙癢呢?

    終極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剃發。

    / 5 /

    因剃發而彪悍的滿人,用“剃發”革了明朝的命。

    后來辛亥革命,20世紀的新人類又用“剪辮子”革了清政府的命。

    年輕漢子剪掉了辮子,患上了多姿多彩的發型選擇困難癥,比如紅毛裝(寸頭)、西裝頭(左分右分中分)、青年裝(不刻意分界、走自然風)……

    妹子也流行起蓄偏分式、中分式的短發。

    就連“遺老”們都下了剪辮子的決心,前刑部侍郎伍廷芳在上海舉行剪辮大會,參加者高達四萬人。

    短發成了“現代化”“進步”“時尚”的標志。

    放眼世界,短發潮流更是從19世紀就從英法掀起,逐漸席卷全球。

    朕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真相:

    越來越少的發量、越來越短的發型,其實在暗中操縱著人類歷史。

    聽到這里,古羅馬人笑了——

    現在你們主流的短發,我們在三千年前就留起了啊。

    這個世界終將是古羅馬人的!

    愛卿們,來說說唄

    你們留過最酷炫的發型是神馬?

    ------------------

    【其他賬號轉載請注明來源“朕說”。否則版權后果自負!】

    朕說:年輕人的趣味閱讀,讓你有姿勢地漲知識。

    • 發表于 2017-07-19 00:00
    • 閱讀 ( 103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