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象鼻子是怎樣變長長長長長長的?

    自2012年起,為呼吁保護大象,提高人們對大象生存環境的重視,動保組織將每年的8月12日定為“世界大象日”。

    大象是我們在電視或動物園中經常能看到的動物,其最顯著的外在特征莫過于龐大的體型,長長的鼻子和牙齒,以及蒲扇般的大耳朵。特別是那條長長的象鼻,不僅可以左右搖擺,還能輕松地彎曲卷起東西,簡直如人手般靈活。大象為何會進化出如此特殊的鼻子?它們的身上還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讓我們在這個大象的節日里來一探究竟。

    長鼻子的作用

    大象是哺乳綱長鼻目下的唯一物種,現存1科2屬3種。1科即象科;2屬則為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所有生活在亞洲的大象都被歸于亞洲象種,生活在非洲的則分為草原象和森林象兩種。所有大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條幾乎垂到地面的鼻子。

    這樣的長鼻子除了讓大象顯得與眾不同外,自然也有很多實際的用途。由于體重較大,大象不能像小型動物那樣靈活地低頭喝水,此時就需要用長長的鼻子先將水吸進鼻孔,然后再把鼻子前端伸進嘴里喝水。

    大象是如何喝水的?

    大象喝水(網絡圖)

    雖然由于自身的力量太大,大象在用鼻子往嘴里送水的過程中,不免連同一些臟東西一并入口——電影《瘋狂動物城》里,大象用鼻子挖冰淇淋被認為不衛生還是有道理的——但這對于一只健康的大象完全沒任何影響。當需要吃較高地方的樹葉或貼著地面的草時,象鼻則可以像人手般靈活地抓握起食物送入口中。當有蚊蠅落在身上時,象鼻又可以起到蒼蠅拍的作用。必要時,成年大象還可以用鼻子驅趕其他動物,保護幼崽的安全。

    除了吸水、取食、防御這些常見的作用,大象的鼻子還可以當擴音器來使用。大象的鼻腔里面沒有骨頭,是由毛發、皮膚、肌肉、脂肪、血液、淋巴管、連接組織以及神經組織構成。腦部三叉神經的三個分支之一的上頜骨分支,穿過眶下管進入到鼻腔中,通過連接組織與這里的面部神經分支連在一起,并一直延伸到鼻尖部位。因此,大象的鼻尖異常敏感,具有可以探測到微弱聲響和振動的神經末梢。實驗發現,大象可以用5-24HZ的低頻次聲波來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鼻尖就起到了擴音器的作用,大象會通過不斷伸縮鼻孔來接收這些低頻信息。

    顯然,長鼻子給大象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大象的鼻子變成這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從無到有,從短到長的鼻子

    最新研究發現,大象最早的祖先出現在大約5800萬年前,古新世晚期的摩洛哥,名為曙象。根據出土的部分化石推算,曙象體長50—60厘米,體重不超過5公斤,大小和兔子差不多。曙象雖然在體型上和大象大相徑庭,也沒有長鼻子,但牙齒特征卻和大象近似,因此被認為是長鼻類動物最早的祖先。

    此后,曙象的后代體型不斷變大,逐漸長出長長的獠牙,頭骨和下頜骨也隨之增長,過大的頭部重量和獠牙使得大象無論是吃高處的食物,還是低頭喝水都很費勁。出于生存需要,大象鼻子開始變長,逐漸進化出中等長度的鼻子。到了大約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時期,一類名為古乳齒象的動物出現了,從化石資料上看,它們是第一種真正擁有長鼻的大象。

    古乳齒象(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

    鼻子的增長方便了大象的取食,但較長的下巴在進食的時候卻比較礙事,而且很容易折斷,因此,古乳齒象的后代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它們的下巴逐漸變短,象鼻則越來越長。在大約700萬年前時有了現代大象的模樣,也就是生物學上所說的真象類。總體來講,大象的鼻子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短到長的進化過程。

    變化多多的象牙

    除了象鼻,大象另一個顯著的外在特征長牙,在進化過程也經歷了不少變化。出現在始新世早期的磷灰象,體重只有不到20公斤,外貌看上去跟矮河馬差不多,但上下頜的第二顆門齒已經有向嘴巴外延長的趨勢。

    圖片來自《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

    時間來到漸新世,此時出現的古乳齒象上下頜的第二門齒進一步變長,已完全延伸到了嘴巴之外,其中上門齒向前下方生長,初具現代大象獠牙的樣子,下門齒則水平生長。

    在此后的中新世,嵌齒象、鏟齒象等上下頜都長獠牙的大象在世界各地廣泛出現,由此也引發了長鼻目的第二次演化輻射。

    到了中新世和上新世交替時,隨著草原面積越來越大,大象的主要食物也從樹葉變成了草。此時,下頜的兩顆獠牙就有些礙事了。為了適應新環境,一些大象的下獠牙開始退化,直到從外面完全看不見,下頜也開始變短,它們就是演化出了猛犸象以及非洲象、亞洲象等現代大象的真象類動物。

    擁有長鼻和長牙的猛犸象(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

    歷史上那些奇葩的象牙

    除了我們現在見到的上頜骨長出兩顆獠牙的大象外,歷史上還曾出現過上下頜都長獠牙的種類,這多出來的兩顆下獠牙又有什么作用呢?

    以嵌齒象科中比較特殊的鏟齒象為例,它們的下獠牙比上獠牙還要長,與長長的下頜連在一起,與地面幾乎是平行的,又扁又平,看上去就像一把特大號的鏟子(這也是鏟齒象得名的原因)。

    這把鏟子有什么用呢?早期古生物學家曾認為鏟齒象生活在水中,經常用鏟子一樣的下頜跟獠牙鏟起水草食用,但是后來通過對鏟齒象下頜及牙齒化石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枝葉,多長出的兩顆獠牙與延長的下頜也不是當鏟子用,而是跟象鼻配合折斷樹枝。

    鏟齒象(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

    除了鏟齒象,還有一種史前大象也很奇葩——只長了兩顆長長的下牙,這就是恐象。

    恐象生活在中新世到更新世的亞歐非地區,最大個體可達12噸,體長接近8米,擁有一對短短的下獠牙,只不過這對獠牙不是向前生長,而是如鉤子般朝地面彎曲。

    恐象(圖片來源于維基百科)

    這種又短又彎曲,還朝下生長的象牙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科學家根據恐象象牙的磨損程度,以及現代非洲象的一些生活習慣給出了推測:恐象用獠牙撥開樹皮,扯下嫩葉來食用。由于樹皮比較堅硬,過長的象牙反倒容易折斷,所以恐象就演化出了這種相對短小而結實的象牙。

    被迫“消失”的象牙

    雖然象牙可以用來挖掘食物和水,還能當武器自衛,但科學家最近幾年卻發現一個很詫異的現象:很多非洲象的象牙都已經消失了,這突然的變化究竟是怎么出現的呢?

    要知道,原本非洲象大多都長著長長的象牙,雄性略長,雌性略短,只有很少一部分母象因為基因缺陷而不長象牙。但是近百年來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非洲大陸不再像以前那樣是野生動物生存的伊甸園了,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暴利,開始把目光瞄準了象牙,越是長而粗大的象牙就越值錢。這樣一來,那些長著長長象牙的大象就首當其沖的成了被獵殺的對象。除了盜獵分子,非洲很多國家連年的戰亂也給大象帶來了厄運,一些軍隊為了維持軍費開銷,購買到更好的武器,也開始獵殺非洲象,用它們的長牙去換錢。那些不長牙或象牙較短的個體則幸運逃過一劫,它們的基因得以延續,也就有了更多不長牙的大象。研究發現,越是曾經獵殺大象嚴重的地區,如今不長牙的大象數量就越多。例如,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莫桑比克,有90%的大象在內戰中被屠殺,現在種群數量恢復后,這里有98%的母象都沒有象牙,它們所產下的雄性后代,象牙也比以前短了不少。

    由此可見,是由于人類的獵殺導致大批擁有長牙的大象死亡,只剩下那些不長牙或牙很短大象來繁育后代,才造成了非洲象象牙的“消失”。失去象牙對大象的影響主要有三點:其一、在河水干涸的時候無法挖開地表飲用地下水;其二、食物短缺時無法把樹皮剝下來充饑;其三、對食肉動物的威懾力嚴重下降。

    沒有象牙的非洲象(圖片來源見水印)

    綜上所述,缺少象牙對大象的生活還是會造成不小影響的。因此,保護大象,不讓大象已經演化了數千萬年的長牙,因人類的原因而退化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畢竟保護了有長牙的大象,也就等于保證了大象的生活質量。同時,我們也有義務讓大象這一物種完好地保存下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一睹它們的風采。

    參考資料:

    《滅絕的哺乳動物圖鑒》

    《博物》雜志

    • 發表于 2017-08-11 00:00
    • 閱讀 ( 78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