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院士講科學》,該書由《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總策劃,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在前兩天大閱兵中亮相的各種飛機,以及直升機編隊擺出八一和90字樣,想必都讓你印象深刻。
航空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僅僅不到10年,1911-1912年意大利與土耳其之間的軍事沖突,就讓人們看到了飛機的軍用價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4年半的戰亂促進了各參戰國航空技術的急速發展。從1918年戰爭結束,到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起點的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的21年間,被認為是航空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
在此期間,歐美各國著手實施各種創紀錄飛行,比如查爾斯·林德伯格飛越大西洋,日本與美國飛行員飛越太平洋的競爭,以及美國女飛行員阿梅莉亞·埃爾哈特的環球飛行等,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國防急需促進了航空技術的發展

(海軍航空兵使用的直升機,供圖/馬之恒)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世界各國又迎來了一個航空技術的急速發展期。到大戰后期,德國和英國空軍都裝備了先進的噴氣式飛機,而德國甚至開始了對下一代噴氣式飛機和超音速飛機的研發工作。簡而言之,在20世紀的上半葉對大部分飛行器的研發都同兩次世界大戰有關;也就是說,國防急需促進了航空技術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蘇爭霸又延續了航空技術高速發展的趨勢,使現代飛機變成了一種高技術的集成體。隨著人類進入太空時代,研發高超聲速飛行器和空天飛機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新目標,屬于材料、力學、信息、電子、控制、動力等多種學科的高技術組合以航空器乃至航天器為核心,各個學科的研發成果,帶動了各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了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在中國的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里,有相當多的內容是關于航空航天領域的,比如大型民航飛機的發展、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等;航空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成果,也會帶動其他一些前沿產業的進步,比如民用的大型風力發電機以及高速列車的研發,都會因為空氣動力學的進步而深受其利。
多種不同用途的飛機

(外觀獨特的傾轉旋翼機)
得益于人類航空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空氣動力學的進步,人們得以制造出有多種不同用途,而且性能越來越先進的飛機。
生活中常見的機型,是高亞聲速的大型民航客機;在關于軍事訓練和戰爭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能會看到軍隊使用的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等。除了這些固定翼飛機,航空器中還有一個很大的系列是非固定翼飛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直升機,除此之外,還有旋翼機和傾轉旋翼機。旋翼機的結構類似于直升機,但除了提供升力的旋翼,還有垂直于前進方向的螺旋槳來提供前進動力;傾轉旋翼機的代表是美國的V-22“魚鷹”,一種混合了直升機起降模式和固定翼飛機飛行模式的可變型飛機。
英國著名的“鷂”式垂直起落飛機,是如何實現垂直起降的?
“鷂”式飛機是英國研制的垂直起落攻擊機,后來,美國購買了一些出口型用以取代本國老舊的艦載攻擊機,并改進了這些出口型。“鷂”式的垂直起降和短距起降功能,是通過它的“飛馬”發動機實現的。這種發動機的噴口可以旋轉,讓“鷂”式飛機能實現垂直起落,適應一些狹窄的環境,比如航空母艦的甲板。但垂直起落的代價也是很大的,這個過程會消耗大量燃料,嚴重削減飛機的作戰半徑。美國的F-35戰斗機,其中一種正在測試中的改型F-35B,也具有垂直起落能力,這是通過升力風扇、發動機噴管下偏、調姿噴管這三種技術共同作用來實現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