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繆子文化 夏至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這兩天艾滋病又上了一回頭條。起因是,強生公司在7月24日的第九屆國際艾滋病協會學術會議上,報告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一項名為APPROACH(本意為“接近”)的已經進行了1期和2a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研究。
艾滋病疫苗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關鍵在于,他們給出的數字太耀眼:100% (疫苗在健康受試者體內成功誘導HIV抗體應答的比例)和94%(臨床前實驗中降低的單次暴露感染風險)。這兩個數字并非夸大其詞,也確實意味著艾滋病疫苗研究又取得了巨大進展。
但是先別忙著激動,如果你真正地理解了這兩個數字背后的意義,就知道艾滋病疫苗雖然是向前邁了一步,卻遠沒有到離我們咫尺之遙的地方。

一位衛生保健中心的工作者正在注射疫苗。(來源:HIVVaccine Trials Network)
這兩個數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些新聞報道說:“志愿者對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100%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這句話是強生公司主頁發布的新聞稿直譯,其本身并沒有任何錯誤。然而,如果將“產生抗體”等同于“起到保護作用”,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產生了抗體卻沒有足夠保護作用的情況至少有以下三種:
1.抗體效價不夠,不足以抵御艾滋病毒的侵襲。
醫學上,用抗體效價來評估抗體與抗原有效結合的程度,即抗體的作用力。艾滋病的病原體HIV是可以感染人類CD4 T細胞并在其中繁殖的病毒。抗體的產生,雖然有助于識別體內游離的病毒或是被感染的T細胞,并引導其他免疫細胞去攻擊消滅它們,但是如果抗體的濃度太低,或者引起的反應太弱,就很有可能在病毒進入人體后無力抵御,從而放任病毒在人體內侵襲繁殖。

2.抗體效價無法維持足夠長的時間
在接種疫苗之后,不能在體內長期存留的免疫原,是無法持續地刺激免疫系統的。一些利用滅活病原體或者病原體成分作為免疫原的疫苗,隨著接種時間的遠去,體內的抗體濃度也越來越低。如果抗體效價低于閾值,就無法起到防護作用。
而我們都知道,艾滋病毒感染人體之后,發病之前是有一定潛伏期的。在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自身沒有察覺帶毒,但是卻可以傳染給其他人。因此,艾滋病的特點是高危人群會長期暴露在艾滋病感染風險之下。
如果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只在很短時間內維持對人體的保護作用,那么,這樣的疫苗并不能成為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3.抗體無法識別的病毒亞種感染人類
30多年來,許多科學家致力于制造艾滋病疫苗,卻屢屢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HIV病毒的變異速度遠遠超出疫苗的開發速度。時至今日,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流行著許多不同亞型的HIV病毒。此次強生公司研發的疫苗,就是用多種HIV亞型的抗原聯合體進行免疫,以達到誘導能夠識別不同亞型HIV的抗體。
然而,HIV病毒最擅長搖身一變,逃過現有抗體的法眼繼續興風作浪。如果艾滋病疫苗不能誘導以不變應萬變的免疫反應,那么在抗艾戰爭中只能匆匆打個醬油。
“艾滋病毒研發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病毒的多樣性。”世界著名研究機構BIDMC病毒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Barouch如是說。

另一個容易被誤解的結論就是,此種疫苗在臨床前實驗中將單次暴露感染風險降低了94%。有些新聞直接將這個數據解讀為,在人體內的效果,其實這完全是誤解。
所謂臨床前試驗,是指利用體外細胞培養、或是動物體內實驗來研究藥物的藥效、毒性、藥代動力學等特征,離臨床試驗還很遠,離上市普及使用就更遠。而此次的94%,就是在猴子體內的實驗效果。然而猴子與人畢竟不同,無法被真正的HIV感染,所以在實驗中用來感染猴子的病毒是一種被改造過的病毒——SHIV(simi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猿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然而,SHIV畢竟不能完全預測HIV在人體內感染的方方面面。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看各期的臨床試驗。

艾滋病毒(圖片:Ian Cuming/Getty)
強生公司的此項研究也確實給出了臨床1期和2a期的實驗效果,其結論就是,接種疫苗的受試者耐受性良好,并且100%產生了能夠識別HIV的抗體。此次發布的1/2a期臨床試驗數據為接下來的臨床試驗提供了大力支持。
研究者在報告中表示,此種疫苗的進一步臨床試驗已在計劃中,預計將于2017年底到2018年初,在南非的2600名HIV陰性女性中開展。
其實,進入到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并非絕無僅有。
日前,正在南非進行的HVTN702就是一項有5400名18到35歲青年男女參與的艾滋病疫苗有效性實驗。艾滋病疫苗實驗“扎堆般地選在南非是因為,南非每天都有1000多人被診斷出患上艾滋病。HVTN702受試者將在1年多的時間內接受5次接種,然后在接下來的2年內進行追蹤觀察,其結果將于2020年公布。
HVTN702的試驗是基于2009年于泰國進行的由同一個開發機構展開的,名為RV144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RV144的結果顯示,它所測試的疫苗在免疫后3.5年內,對于預防艾滋病感染有31%的有效性。即便是很有限的保護力也會好過沒有保護,這也是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得以大力推行的原因之一。

2016年7月18日,在第21屆世界艾滋病論壇召開之初,南非德班進行的積極游行。此時即將在南非展開的HVTN702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已經在計劃之中。(來源: VOAnews)
挖了這么多艾滋病疫苗的歷史,你是不是也終于明白了距離真正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其實不單單是預防,就治療方面,現代醫學也沒有研究出哪怕一種能夠治愈艾滋病的療法來。唯一一例痊愈的艾滋病例是著名的“柏林病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他的好運氣。所以現階段來說,最好的預防艾滋通過性傳播的手段依然是物理隔離——安!全!套!

安!全!套!

安!全!套!

(來源: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感染HIV的情況下,如果預知自己有暴露于HIV病毒的危險,或者在暴露后非常短的時間內,可以服用暴露前阻斷藥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和暴露后阻斷藥PEP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來防止被HIV感染。對于一部分預知自己有HIV暴露危險的人,比如HIV患者的伴侶,PrEP能夠成為他們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
而對于那些不慎暴露于HIV的人,例如,為艾滋病患者手術中受了傷的醫生,PEP的存在給了他們一個搶救自己的機會。然而,由于PrPE和PEP的價格十分昂貴并且有非常大的副作用,堅持服用需要超常的毅力,并且其阻斷效率也并不能達到100%,因此其應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文章的最后,再次提醒每個人,想要免于艾滋病感染,必須杜絕高危性行為,請大家千萬要用大腦而不是下半身來支配自己的人生。

(來源:NIH)
參考文獻
1.https://www.jnj.com/media-center/press-releases/investigational-hiv-vaccine-regimen-shows-encouraging-results-in-non-human-primates
2.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experimental-hiv-vaccine-regimen-well-tolerated-elicits-immune-responses
3.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first-new-hiv-vaccine-efficacy-study-seven-years-has-begun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