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喝藥?嗑藥?》中說,沈陽趙姓小伙喝咳嗽藥水上癮,3年花了上百萬元,甚至持刀搶錢去買藥。
據介紹,小伙服用的“大力”是一種含有復方磷酸可待因的止咳糖漿。可待因在醫學上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止痛藥、止咳藥和治療腹瀉藥物。但是,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最初開始服藥卻并非出于醫療目的,而是被人誘騙服用并上癮的,也就是說,二人一開始就不是在服藥而是在“嗑藥”,即服食毒品。
那么,可待因是一種什么物質?為什么會被當成毒品來服食?它還能作為止咳藥來服用嗎?
事實上,可待因與著名的嗎啡、海洛因等一樣,都是另一種更古老的毒品阿片(即鴉片)的“有效”成分之一。
【鴉片的歷史】
眾所周知,鴉片是罌粟果實的乳汁干燥后的產物。在國人的記憶中,中華民族近代的悲劇經歷就始于鴉片戰爭。有關罌粟和鴉片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約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的泥板書,罌粟被描述為一種“歡樂的植物”,罌粟的圖像可見于古埃及和羅馬的雕塑中。荷馬史詩對服食鴉片后人們的表現有準確的描述:“把它混入酒中服食,可以奪走人們所有的悲傷和憤怒,并具有驅逐所有痛苦回憶的力量。只要吞服下溶解在酒中的這些藥物,無論誰都不會再掉下哪怕一滴眼淚,即使是他的父親或母親死亡,或者把他的兄弟或兒子送到劍下……”。
在古羅馬,罌粟代表著睡神。公元2世紀羅馬著名醫生蓋倫賦予它眾多醫療作用,它被醫生們當成一種圣藥。到了公元8世紀,鴉片的使用已經蔓延到阿拉伯、印度和中國。到了近代,鴉片重新在歐洲流行。18世紀初,鴉片在英國被當成一種神奇的止痛藥物被廣泛使用。由于其“良好的藥物作用”,鴉片種植逐步發展成一種產業,19世紀,英國從印度和土耳其等地大量進口鴉片。
不同于歐洲人一直主要以鴉片酊的形式服食,在亞洲,鴉片的主要消費形式是與煙草混合燃燒吸食,因此被稱為“鴉片煙”,這或許是鴉片在亞洲造成更大危害的原因之一。世界主要鴉片貿易商英國東印度公司,將鴉片大量銷往中國,最終成為引發“鴉片戰爭”的導火索。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鴉片的成癮性等危害,所以過去認為英國人妄圖通過鴉片來毒害中國人的觀點,只不過是一種想當然的陰謀論。
【可待因,“最不易上癮、最安全的”的阿片類藥】
鴉片在歐洲一直是以泡酒即鴉片酊作為主要消費方式。到1804年,德國藥劑學家弗雷德里希?塞爾吐納(Friedrich Serturner)發現了從鴉片中提取嗎啡的方法。1832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羅比凱(Pierre Robiquet)從鴉片中成功分離出可待因。此后,嗎啡、可待因等被廣泛用作止痛藥和止咳藥。
但很快地,人們發現了這些藥物致命的缺點,就是成癮性。為了解決嗎啡的成癮性,1898年德國拜耳公司對嗎啡和可待因進行化學處理,結果卻生產出更加臭名昭著的海洛因,并作為止咳藥加以推廣,招致了更嚴重的成癮性。
1906年,大多數科學家都認識到了嗎啡、可待因和海洛因等鴉片類藥物的成癮性,因此,美國國會通過了食品和藥品法,要求藥品制造商必須列出止咳糖漿等藥品的所有成分;目的是要告知消費者藥品中是否含有阿片類成分,并非限制該類藥物的使用。
到1914年,鴉片類藥物成癮更加普遍。國會通過了哈里森禁毒法,含有海洛因的咳嗽糖漿成為非法禁藥,使用嗎啡和可待因受到嚴格的監管。1958年,FDA批準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非處方止咳藥右美沙芬,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替代可待因的使用。
但是,可待因仍被認為是阿片類藥物中“最不易上癮、最安全的”的品種。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廣泛用作止痛藥和止咳藥,尤其是作為處方止咳糖漿的主要止咳成分。
【“Sizzurp”或稱“purple drank”,一種新毒品】
你如果不知道“Sizzurp”,你可能知道目前世界當紅嘻哈(hip hop)歌手美國的李爾·韋恩(Lil Wayne),或者加拿大籍的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這兩位可是世界娛壇的新聞人物。就在去年,李爾·韋恩因為服食“Sizzurp”差點死在醫院;近日還有新聞報道說美國近30萬人在白宮網站簽名請愿,要求賈斯汀·比伯滾出美國,原因之一就是賈斯汀·比伯吸食“Sizzurp”給美國青少年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Sizzurp”或稱“purple drank”,是從hip hop歌手中興起服用的一種由含可待因和異丙嗪(一種抗過敏藥藥,同時具有中樞抑制作用)的止咳糖漿與蘇打水、果汁混合成的飲料,有時也與酒精混合在一起飲用。由于服用可待因再加上果汁的甜美風味后可以使人產生“欣快感”,而異丙嗪的中樞抑制作用產生的“迷迷糊糊”的感覺與可待因,尤其是與酒精混合時,可以協同作用使人產生一種“美妙”感覺,因而迅速風靡于hip hop文化圈,已經成為一種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新型毒品,并有向全世界蔓延的趨勢。由于其基本成分是普遍使用的止咳糖漿,可以比其他毒品更容易購買到,更加速了其蔓延勢頭。
【“Sizzurp”的危險性】
雖然,可待因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最溫和”的阿片類藥物,發現其成癮性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一旦成癮更難以自拔,戒除難度更大。更重要的是,可待因進入體內迅速代謝成為嗎啡而起作用。我們知道,嗎啡是一種強呼吸抑制劑,其止咳效果就是通過對呼吸中樞的抑制而發揮作用的。“Sizzurp”的另一種主要成分異丙嗪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如果混合酒精服用,酒精也同樣是一種中樞抑制劑。因此,“Sizzurp”最大的危險在于其呼吸抑制作用,已經有數位嘻哈藝人因此喪生,而剛才提及的李爾·韋恩也差點喪命于此物。
【可待因真的止咳嗎?】
咳嗽反射是人體一種保護性反射,目的是排出呼吸道的痰液等異物,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咳嗽作為一種癥狀,能隨著原發疾病的痊愈而消失,單純用藥物止咳通常是沒有必要的。因此,現代醫學認為,有痰液的咳嗽禁用止咳藥物,只有劇烈的無痰干咳才可以適當使用止咳藥物。目前使用的止咳藥物主要是非處方藥右美沙芬和處方藥可待因等。
近十數年來系列薈萃分析數據顯示,非處方類止咳藥如右美沙芬、抗組胺藥等,不管是對成人或者兒童的咳嗽無效,還是研究證據相互矛盾,總之對于兒童存在一定健康威脅,因此FDA提議6歲以下兒童禁用這類藥物。雖然該議案未被通過,但是FDA、AAP等權威機構仍堅持建議6歲以下兒童禁用此類藥物。
可待因一直以來被視為一種強力中樞性止咳藥,甚至被當成衡量其他止咳藥有效性的“金標準”。但是,最近幾年的臨床對照研究和薈萃分析顯示,可待因止咳作用與安慰劑相比并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鑒于可待因止咳效果的不確定性和對兒童健康潛在的不利影響,有研究者建議可待因不應該再被作為止咳藥來使用。
綜上所述,咳嗽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性反射,通常不需要止咳治療;可待因作為止咳藥物的作用正受到研究證據的質疑;可待因對健康尤其是兒童健康存在潛在的危害,甚至可以是致死性的;可待因的成癮性一旦形成更難戒除;作為鴉片類藥物,以可待因為主要成分的止咳糖漿已經成為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種新型毒品;因此,可待因作為止咳藥,至少應該接受更嚴格的監管,甚至應該被禁用。(via 科學公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