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2007年曾紀念鉆石婚60周年,是英國王室中婚姻的楷模。1947年她與遠房表兄菲利普結婚,他們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兩人能夠結婚要遵從許多中國人難以理解的條件。菲利普作為希臘王子必須放棄希臘王位繼承權,改東正教信仰為英國圣公會,并加入英國國籍。面對婚姻,不是討論房子、車子、票子,而是王位、宗教、國籍,確實復雜。但是英國國王中也有婚姻簡單之人,伊麗莎白一世居然終身未嫁。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于1558年繼位,在此之前她表面信奉天主教,得以逃過異母姐姐瑪麗的迫害。但由于其父亨利的婚姻問題,天主教視她為私生女,所以她的王位合法性一直受到天主教的質疑,也是宿敵西班牙挑釁的借口。伊麗莎白繼位初期,對天主教比較寬容,但壓力之下,逼迫她成為一名更加堅定的新教徒,隨之強勢恢復新教,確立英國特有的圣公會(安立甘宗)為國教,并且超出宗教范圍,使之成為反抗西班牙的精神力量,西班牙則鼓動英國天主教徒反對她。兩國的對抗無可避免,但是英國沒有實力直接攻擊西班牙本土或者去爭奪殖民地,只能從小事做起。這一時期,英國人重拾祖先諾曼人的海盜傳統,激情迅速燃燒,連女王都為之亢奮。
海盜在歐洲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伴隨著海上貿易和戰爭共同成長,水平一直很高,還形成了獨特的海盜文化,是歐洲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英國人在大不列顛島從事種地和畜牧之后,海盜活動并不突出,反而曾經長期受到他國海盜的侵襲。但隨著發展,英國海盜又登場了。亨利八世時期,頒發私掠許可證,英國海盜奉旨打劫,當時的主要對象是宿敵法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西班牙已經在歐洲、非洲和美洲之間建立了成熟的三角貿易,視美洲為禁臠,不許他國進入,否則意味戰爭。英國人目睹西班牙財富暴增,尤其是整船的金銀從美洲運回,既羨慕又嫉妒,而自己辛辛苦苦生產的商品,只能換回少許金銀。仇富的心態在英國蔓延,視《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為廢紙一張。有人把目光轉向大西洋,開始鋌而走險,劫掠西班牙商船。向當時的頭號海上強國動手,風險很大,同時收益也很大。失敗者無人提及,成功者的故事被放大,鼓舞著所有想一夜暴富的人。夫妻、父子齊上陣,甚至整個漁村統一行動。伊麗莎白將搶劫西班牙的利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公開支持,大量發放私掠許可證,制定獎勵政策,鼓勵貴族和民間投資參股,并且以身作則,當然所有戰果都要分給女王一份。如此“開明”的君主曠世少有,伊麗莎白一世也因此獲得了“海盜女王”的稱號。如果說當時的英國全民為盜有點夸張,但是間接全民為盜應該差不多,因為女王就是一個不出海卻參與管理和分贓的海盜頭。海盜是當時英國最有前途的職業,小海盜富甲一方,榮耀鄉里,大海盜則是國家英雄,會被授予爵位,封妻蔭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