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舌尖上的中國 2》又一次激活了中國人的味蕾,成為最新最熱的網絡話題。第一季的好口碑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第二季剛一播出,網友已經忙不迭的在社交媒體實時點評了。
壹讀君不是專業的影視工作者,沒法從拍攝、剪輯和后期的角度來解釋,為什么這部紀錄片拍得好,何況叫好不叫座的片子有的是。壹讀君要說的是,《舌尖上的中國》火了,并不僅僅跟影視技術和藝術有關,還關乎我們的味蕾和大腦的運作方式。換句話說,當你看著美食的時候,你的大腦就進入了興奮狀態。
聽起來好像是在說一種讓人不好意思的動作電影,不過,在某種程度上,《舌尖》確實就是“舌尖上的‘咸片’”。
【高熱量食物,世界人民的歷史選擇】
食色性也,人類對美食的熱望很好理解,但是憑什么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美食的紀錄片都能讓觀眾興奮?總不能給觀眾帶上測謊儀一般的儀器,看看他們的興奮點吧?
實驗怕是做不成了,但是我們不妨猜一猜,究竟是哪些食物正激活我們的情緒。
首先是那些高熱量食物。如今“吃貨”二字雅化,竟成了美食家樂意自居的謙辭。其實真正的吃貨可不是那些精巧纖細的樣子菜能打發的,很久以來,在食物上,人們追求的就是給力、滿足感,是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總而言之,是能夠高效提供能量的東西,能夠用更少的吃飯時間獲得足夠的能量。很多素食動物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來進食和消化,雖然聽起來很幸福,但這對人類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我們的本能決定了對高熱量食物的偏好,或者說善于發現、食用和消化高熱量食物是一大生存優勢。現代神經科學發現,高熱量食物能夠激活大腦中負責愉悅的通路,吃的時候福至心靈,讓你產生“吃得很爽”的快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