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范兒,報道將來,辦事新糊口引領者。
這個界面太丑了!
本年春節,為了讓我那 50 多歲的老媽不再為了智妙手機中的浩繁「復雜操作」懊惱,我給了她裝了一個白叟桌面,成果用了不到一天她就起頭瘋狂吐槽了。
要申明的是,我老媽的審美和大多中老年人沒有太大分歧,時尚簡約風從來不是她的菜。打開我媽的微信臉色庫,是林林總總的「早上好」和「感激你」,閃閃發光、字號大、顏色艷麗公然仍是中老年人最鐘愛的臉色包氣概。

是以我也覺得近似畫風的白叟桌面也許會適合我媽,作為少數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應用之一,市場上的白叟桌面本家兒要用大號字體、艷色圖標和語音播報等功能,同時簡化原生桌面的功能,讓中老年人加倍便捷地利用智妙手機。

▲圖片來自:愛搞機
不外當我媽切身體驗并憤慨地要求我卸載后,我發現這些白叟桌面可能自己就是個偽需求
老媽眼中的白叟桌面:又丑又難用
我媽已經用了好幾年智妙手機,從華為到小米,不外對于大多功能依然小白。最常用的是微信,本家兒如果在各類家族和同窗群里嘮嗑,時不時將各類震動體和攝生秘笈分享到伴侶圈。

時至今日,我媽甚至還沒法諳練把握若何下載和卸載應用,當一些誤觸或綁縛下載的軟件不測呈現在手機上時,我媽就會十分管心手機中毒和內存不足,焦急地讓我「把這些圖標弄走」。
正因如斯,我決議趁著過年給她裝個白叟桌面,既然手機上這些功能對她來說這么復雜,那就讓它變得加倍簡單吧,不外很快就我發現事實并不是這樣。

其實我對白叟桌面也不熟悉,就從應用寶上下載了一個下載數最多的白叟桌面,并幫我媽完當作了一些根本設置,好比桌面結構和字體巨細,說不心猿意馬我的貼心還能讓媽打動得給我封個大紅包。
媽,給你裝了個好工具,今后用手機不消煩了!
我媽露出了慈母的微笑,可很沒幾分鐘就皺起了眉頭。
這個界面怎么這么難看啊,一塊一塊的,顏色也丑,仍是本來的都雅。
我給老媽設置的經典模式,四行兩列的擺列體例,將微信、德律風、短信和相機等常用的根本功能放在首頁,跟錘子手機的 Smartisan OS 和 Windows Phone 的界面還有幾分相似,老媽一貫對于手機 UI 沒太多要求,但居然也起頭吐槽了,有點出乎我的料想。

不外或許用久了就會習慣吧,我讓老媽再用用看看,沒想到我媽差點連德律風都不會打了。
我媽想給外埠的親戚打個德律風,點開「德律風」,找到要撥打的號碼,再點一下籌辦期待德律風接通,然而德律風卻沒打出去。

本來白叟桌面的「德律風」功能比本來還多了兩步,點擊號碼還要再確認點擊一個「打德律風」的圖標才完當作撥打德律風的流程,固然這個圖標的意思也很較著,但這種沒見過的操作也讓我媽陷入游移。
這個能按下去嗎?會不會有什么問題?
不得不說,我也不太理解這個產物邏輯。白叟桌面的起點是讓中老年用戶利用智妙手機時加倍輕易,為什么打德律風這種根本功能的步調比本來還復雜了呢?
而在其他 app 的利用上,我媽也再一次被難倒。因為在默認狀況下,白叟桌面中大部門原有應用都不會顯示,但用戶可以在應用設置中本身添加常用的 app,這對于還不克不及諳練把握應用安裝和卸載的老媽來說則是又多了一個令她頭疼的步調。

盡管我可以幫她設置好,而這些更大的圖標和文字也輕易識別,但現實上即便我把字體調到最大,我媽也要戴上老花眼鏡才能看清。

并且,這里的字體調節只會在通話和短信中顯示,而不是把桌面所有字體都放大,這樣做當然兼顧了字體巨細和桌面的美不雅,但對于我媽這樣深度老花的用戶顯然沒帶來太多便捷。
這條目白叟桌面還自帶了一些資訊保舉功能,無論是圖文仍是視頻,氣概都與今日頭條比力附近,名字就叫「如意頭條」,本家兒如果一些獵奇妙聞和攝生雞湯,還挺對中老年人的口胃。

不外作為兒女,往往教會了怙恃用手機用微信,但卻很難教會他們分辨信息的能力。當我們日常平凡語重心長的勸他們少看那些亦真亦假的攝生雞湯文時,白叟桌面中的這些資訊保舉反而把他們進一步推標的目的這種信息。
當然若是你但愿爸媽多給你轉發一些這種文章,那也無妨。
還有一些功能我媽并沒有體驗,好比語音報讀和告急聯系,不外她已經不耐心了,因為這條目白叟桌面并沒有讓她感受利用智妙手機加倍輕易,而是相反。
加倍復雜了,像進了一個叢林一樣。
關愛中老年,別給他裝白叟桌面
不成否定,良多老年人在利用科技產物中的堅苦,是認知能力下降和文化程度不足造當作的,對于圖形說話和產物邏輯的理解不如年青人,是以中老年人也被認為是「數字難平易近」,是驚駭和拒絕新手藝的一個群體。
這不完滿是個刻板印象,據《老年用戶移動互聯網陳述》指出,利用互聯網的白叟僅占老年群體中的 20%,老年人遍及對智妙手機感應「有障礙」。

但造當作這個成果的不完滿是老年用戶,一方面市場上大多科技產物的本家兒要方針用戶都不是老年人,另一方面像白叟桌面和白叟手機等少數針對中老年的科技產物,看似降低了利用門檻,其實也讓他們與本家兒流產物越來越遠。
而作為后代同樣有責任,按照騰訊研究研究客歲的一份調研陳述顯示,有 50.3% 的老年人的微信利用是由兒女或孫兒女教誨,但往往我們教會他們發紅包和視頻聊天,卻沒有教會他們若何選擇公家號。

在利用電子產物過程中,老年人也會因為一些理解障礙而出格擔憂犯錯。良多時辰后代的立場又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驚駭心理,也沖擊了他們的進修的動力。
女兒說這個太難了,我必定學不會,
我本身也曾因為不耐心爽性讓爸媽拋卻一些產物功能,卻沒想到這種負面反饋會讓他們發生挫敗感,加倍排斥新的手藝。相反,若是他們真能把握一項新功能,給糊口帶來的便當也是顯而易見的,移動付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騰訊的調查也顯示,用微信的老年人比不消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本家兒不雅幸福感。微信老友數與他們的本家兒不雅幸福感當作正比。而我媽偶然亂打亂闖學會一個新技術時,也會滿心歡喜地標的目的我炫耀。
不外話說回來,中老年人利用電子產物的動力根基取決于他的需求,就像良多中老年最諳練的就是微信群聊,因為能和家人伴侶一路用,學起來也事半功倍。
但有什么需求也決議了他們會在哪里止步,一旦沒人跟他們一路用,他們很快就掉去動力,這就是為什么教會白叟用微信挺輕易,但要教會他們用地圖導航、訂酒店、訂機票則要可貴多了。

順帶一提的是,我給老媽裝的那條目白叟桌面還會標的目的用戶保舉一個 199 的付費課程,本家兒題是「不消后代教,讓中老年爸媽輕松學會智能機」,課程內容則涵蓋了怎么利用微信、地圖和編纂圖片視頻等。

這些課程都比力根本,在網上等閑就能找到,好比微信官方就推出了小程序「微信利用小助手」,經由過程官方建造的一系列視頻及圖文教程來教中老年人利用微信,不外我媽這樣的中老年一般很難耐煩去看完這一百多章的課程。

作為兒女,其實是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忙老年人更好的融入數字社會的,若是把教怙恃用手機的責任全都扔給這樣的產物,也不免難免太不孝了吧。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李超凡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