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精釀,著有《啤博士的啤酒札記》
提起印度,大師總想到的幾個關頭詞莫過于:種姓軌制、雜技閱兵式、萬人掛火車、咖喱、牛、窮……
而提起印度航天,良多人也拿他們發射首顆通信衛星時怪異的神牛祈福典禮惡作劇。

顛末了幾十年的堆集,尤其是這幾年宿世界航天的快速成長階段,根基形當作了這么一個款式:美國在軍用衛星、科學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和貿易航天等所有航天范疇周全碾壓任一國度,歐空局在科學衛星、通信衛星和深空探測范疇優勢較著,中國在載人航天和應用衛星范疇快速前進,俄羅斯雖在式微但軍用衛星和載人航天范疇依然實力強勁,日本在深空探測范疇絕活頻出。
然而,這并不是全數事實,尤其是關于快速前進中的印度航天,先看一下印度近幾年的當作就。
2008 年,月船一號當作功環抱月球,印度當作為第三個探測月球的亞洲國度,比中國嫦娥一號僅晚一年。本月,月船二號即將發射,印度將一次實現月球探測“繞”、“落”和“巡”。

2014 年,曼加里安號當作功環抱火星,印度當作為宿世界獨一初次探測火星即當作功的國度,宿世界第四個、亞洲第一個當作功探測火星的國度,它今朝仍在工作。
2017 年,印度在一次火箭發射中實現了一箭 104 星,數目上是宿世界記載。
比來一次航天發射是 4 月 1 日,印度實現一箭 29 星,本家兒載荷是本國的電子窺伺軍事衛星,別的的衛星也很是國際化,來自美國、立陶宛、瑞士和西班牙。
在深空探測范疇,印度在研使命良多。阿迪亞 -L1 號太陽探測器將在來歲發射,Shukrayaan-1 號金星探測器將在 3 年內發射,曼加里安 2 號將鄙人個窗口前去火星,前進速度很快。

月船一號上有本國 5 個儀器,其他國度 6 個儀器
?
且印度航天有兩個很大的特點:
1.性價比極高。例如曼加里安運營至今總當作本僅 7000 萬美元,大大低于歐美動輒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當作本,甚至還沒有好萊塢火星題材片子投資多。總使命次數也少,例如兩個月球探測器即打算實現“繞落巡”,印度官方的說法是使命預算是國際同類的十分之一擺布。
2.高度國際化。例如月船一號搭載了美國、歐洲等 6 件科學儀器,多次一箭多星使命幾乎滿是美國載荷,曼加里安也與 NASA 的深空探測網深度合作,在研使命均有 NASA、ESA、Roscosmos 等深度介入。

?
在火箭發射范疇,跟著 PSLV 和 GSLV 火箭的逐漸當作熟,印度航天發射的自力自立性也在快速提高,逐漸削減對國外的需求,甚至在做各類國際發射生意。近幾年內,印度連結每年 5-7 枚火箭發射速度,這根基半斤八兩于中國在 10 年前的程度,火箭手藝差距也大致如斯。可是,印度的火箭發射訂單,還在快速增添。在國際化方面,印度的優勢較著。
今朝,印度也重啟了載人航天打算,大要率會當作為第四個有能力自力載人航天的國度。
在人才儲蓄方面,尤其是國際人才方面,印度的潛力也不容輕忽。筆者地點的大學擁有歐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學院,這兩年最大的海外生源地已經是印度,中國生源比擬僅是個零頭。
印度航天人才的待遇也堪稱豪華。先鋪墊個新聞,紐約時報在 2014 年時曾經報道印度航天時做過一個調查,得出結論“印度初級航天工程師的工資大約是每月 1000 美元,還不到西方同類工程師的三分之一”。
但彼時印度的人均年度 GDP 僅為 1570 美元(中國昔時為 7680 美元),美國為 54700 美元,印度人均 GDP 僅為美國的 35 分之一。以印度的經濟成長狀況看來,對本國航天人才的待遇已經足夠用“很是高”來形容。
龍與象之爭,必然是亞太地域航天事業的核心。我們在盡力讓龍“飛得更高”同時,還需寄望大象的“暗暗安步”。
宿世界火箭家族一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