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人如何消暑?

    生活好伴侶——涼友

    我們的祖先是很聰明的,不僅發明了“四大發明”,還發明了扇子。扇子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已無法考證,不過我估計這種辦法原始社會時就有人掌握了,其實拿個大葉子就能當扇子使的啦。

    后來,扇子變結實了,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還有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制成的扇子,搖起來比較省力氣,也比較有“檔次”。文人墨客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

    綠色環保的空調房——涼屋

    唐代時,出現了涼屋。涼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猶如民間的水車),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

    到了明代,涼屋更加完善高明,有文為證:“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比起密不透風的現代“空調房”來說,降溫效果更好、空氣更清新、也更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

    能吃又能用消暑首選——冰塊

    嘉慶年間,跟隨英國使者阿美士德來中國的醫生阿貝爾曾說:“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了解冰在夏日清涼上的好處,并大量用它來消暑。”因為它不僅能吃還能降低室內溫度。

    清代粉彩蓮瓣形瓷吸杯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在吃上從來不會虧待自己,咱不僅要吃冰還配備了專門的工具“吸杯”。想想炎炎夏日,加塊冰塊在剛煮好的綠豆湯里,用杯嘴吸著喝,綠豆都篦掉了,到嘴里的全是冰涼甜水。此時邊上再放個冰盆,那真是從內而外的“透心涼,心飛揚”。

    這事小編可沒胡說,明末文人沈德符的《夏日盆冰廿四首》中可以看出高堂之上擺設冰盆,逼走暑氣,門外雖艷陽高照,而室內清涼的情形;還可見居民競相購置冰塊,以便回家擺設“冰山”的景況。

    勿忘國本——瓷枕

    China怎么能少了瓷器。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會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瓷枕是中空的,枕面上有一層釉,冰冰涼涼,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

    看著瓷枕不免想問硌嗎?沒關系,文史專家告訴我們這都不是事兒:“質地硬就會‘逼’著人在入睡后不斷調整睡姿,保持身體的運動,這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瓷枕可是個好東西,它不僅能拿來睡覺還是個百寶箱。黃金秘籍什么的隨便放。相傳,黃石公所授張良的《素書》即為其藏于枕中,并一同下葬,后為盜墓人發現,內容遂流傳于世。

    沒錢?心靜自然涼

    什么時候沒了錢都是不行的,甭管是吃的住的用的,都得花錢。這萬一穿越回去沒遇到貴人又一窮二白的可咋辦?中國有句古話叫“心靜自然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看楊萬里大人的這首《夏夜追涼》就知道小編不是興口開河了。

    (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揚子晚報,重慶晚報,新華網以及邱仲麟的《天然冰與明清北京的社會生活》等,特此致謝!)

    • 發表于 2014-07-28 00:00
    • 閱讀 ( 81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