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不會撒嬌的人該怎樣撒嬌?

    “撒嬌”在心理學上可被詮釋為“退行”,這是一種類似孩童的表現方式。也正因為類似孩童,只要使用得當,才格外的討人歡喜。

    許多人將"撒嬌"一詞貼上了標簽,但其實這并非女生的專利,剛硬的男性偶爾換種柔軟的口吻,也會讓人感到更為真實可親。柔能克剛,撒嬌也如是。

    一、人人都會撒嬌

    撒嬌其實頗值得玩味。無論男女老少,潛意識里皆會撒嬌:小朋友的撒嬌自然是信手拈來,被喜歡的玩具釘住身,眼也不眨,故而拼命搖晃父母的膀臂,說上數不盡的好話,非要把玩具騙到手不可;男女戀愛到深處,像被施了魔咒一般,通通退化為小孩,依戀著對方,向她/他討要關注與愛,于是乎撒嬌賣萌耍潑搞怪樣樣都來;年邁的父母在歲月面前也會收斂起脾氣,偶爾做幾回"老頑童",今日咂嘴想吃烤鴨,明日叨念要穿紅裙,過馬路時任子女挽起手臂,臉上露出調皮又舒暢的笑容。

    雖形式有異,但以上種種皆為撒嬌。這實在是一種不學而會的"本能"。人人都會撒嬌。只是因處境不同,性格迥異,才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差異性。

    二、為什么我無法撒嬌?

    饒是如此,許多人還是覺得撒嬌好難。他們一本正經、滿面肅容,連話語也是斟酌了又斟酌的,即便在親近的人面前,也始終無法放開自己。

    這是什么緣故?他們為何如此無趣又如此緊張?

    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點是——他們不曾置身在安全型的依戀關系之中。

    孩童時代,我們通常與母親的關系最為親近。母親是我們的主要撫養者,為我們提供食物、溫暖、關注與愛。這樣的情感聯結構成了一種依戀關系。在安全型的依戀關系中,只要母親在場,我們就會感到安全。我們會自由地探索,向母親撒嬌、索要擁抱,也會自如地與陌生人打交道,向他們表達問候或者微笑。

    然而,并非每一個母親都會及時地感知到幼兒的情緒,并恰當地滿足他們的需要。那些反復哭鬧,餓壞了肚子,憋出一屁股尿來,也未能換回母親注意的孩子,會逐漸陷入一種不安全型的依戀關系之中。他們或者表現出反抗,或者表現出回避。總之,即使母親在場,他們也無法感受到安全。他們無法自如地去做自己,他們的感受總是被無情地忽略了。

    當這部分孩子長大,母親與他/她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他/她的社交圈。他/她小心地克制著自己,反復掂量自己的表現,看上去像一根隨時繃緊的琴弦般無趣。其實啊,不要去責怪他們,那并不是他們的錯。

    ——他們無法接納自己,是因為那些最為親近的人,也無法接納他們。

    那么該如何做呢?如何讓他們放下全副的武裝,變得輕松一點?

    而撒嬌這粒種子,怎樣才能發芽呢?

    三、如何撒嬌?成為自己的心靈伙伴

    說到底,撒嬌的最高境界其實不是外投,而是反己。人活得最自在的狀態是自我認同和滿足。要做到這點,需要提升EQ,自我撒嬌是其中一步。

    每天向自己撒個嬌,像哄小孩一樣逗自己開心,對著鏡子做鬼臉,說點甜心話,誘惑自我憐愛和關懷。總而言之,你需要成為自己的心靈伙伴(spiritual buddy)。

    每個人都需要和自己建立親密關系,加強自愛原動力。說教、命令的方式都難以接受,而柔性的撒嬌是正面的角色扮演方法,可以減輕壓力,慰藉自己,同時補償和滿足"被寵的欲望心態"。

    懂得自愛,才能真正的接受愛,才能活得自在從容。放松一點,對自己撒個嬌,說點甜言蜜語。比如:

    "喵,我好喜歡你啊。"

    "喵,你是個善良的好姑娘。"

    "喵,你笑起來真好看。"

    "喵喵喵喵。"

    這樣的方式,簡單又有趣。當你對此已經熟稔如故,你必定可以接納他人,放下防備,對他們撒個嬌,從而建立一段屬于自己的安全型依戀關系。

    • 發表于 2014-08-12 00:00
    • 閱讀 ( 756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