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列舉每天最離不開的應用,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微信、微博、……?盡管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但有一點我們都一樣,我們都離不開社交媒體。在社交媒體中,每個參與者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既可以充當消息的傳播源,也是消息的傳播對象。在多重身份之下,我們可以如何定義自己和他人的屬性呢?
看看以下來自羅格斯大學和溫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也許能幫我們理清一下思路。
你屬于 Informer 還是 Meformer?在社交媒體上,這兩種類型是最容易辨認的,所謂 Meformer,就是其更新的信息大多與本人以及本人的生活有關。而 Informer 則相反,他們通常是分享其他的信息,例如社會新聞和生活知識這類。
根據羅格斯大學的研究,在整個社交平臺上,只有 20% 的人屬于 Informer。如果你認為自己屬于 Informer 的話,那么恭喜你,你屬于少數派。然而你得注意的是,一名 Informer 如果想在粉絲數上超過 Meformer,要付出很多努力,因為通過分享信息,尤其是有價值的信息來獲取粉絲的注意力,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分析了超過 12 萬條推文之后,羅格斯的研究小組也歸納了在 Twiiter 上常見的九種類型的推文,下面我們就用有著中國版 Twitter 之稱的新浪微博里面的內容來對號入座吧。
1、知識分享

2、自我推廣的

3、提意見的、抱怨的

4、敘述一件事或者偶爾的人生思考

5、我現在在做什么

6、提問題

7、報告體

8、說自己的段子軼事

9、別人的段子軼事

大家能猜到上面的微博屬于哪些知名博友嗎?在這九種類型的信息中,只有第一種是屬于 Informer,剩下的都屬于 Meformer,各位不妨看看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是屬于 Informer 還是 Meformer?
而第二份調查,來自溫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inchester)的研究,研究小組在 30 天內,監視參加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再加上全國性的社交媒體使用習慣的調查,其研究的結果將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分成了 12 種類型。
★Ultras(過度黨):強烈依賴社交媒體,每天查看各種社交媒體數十次的用戶。
★Deniers(傲嬌黨):認為社交媒體不控制自己的生活,但登不上微博時會變得很焦躁的用戶。
★Dippers(冷淡黨):很少使用,通常幾天或幾周更新一次的用戶。
★Virgins(處子黨):初次使用社交媒體的用戶。
★Lurkers(潛水黨):只瀏覽不回復也不互動的用戶。
★Peacocks(孔雀黨):擁有大量粉絲,經常更新和轉發微博的用戶。
★Ranters(激進者):在私下交流很溫和,但到了網上就容易發表偏激言論的用戶。
★Ghosts(匿名黨):不愿意暴露私人信息,通常使用假名和假身份。
★Changelings(馬甲黨):各種馬甲來回換,沒人知道其真實身份的用戶。
★Quizzers(提問者):以提問來融入社交圈,害怕被孤立或被忽略的用戶。
★Informers(傳播人):首先分享最新信息的人。
★Approval-seekers(求贊黨):經常登錄賬號,非常在意轉發量、評論量、點贊數的用戶。
以上雖然有 12 種類型之多,但一個用戶通常都結合了幾種屬性,例如筆者就同時擁有冷淡黨和求贊黨的雙重屬性。雖然我們不提倡隨意給人貼標簽的行為,但是看著這些研究學者通過大量的樣本分析得出的數據,再將自己和身邊的朋友的情況一一代入,不會覺得很有趣嗎?
你認為自己是那種屬性的用戶呢?或者說,你最希望自己是哪一種類型的用戶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