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運動員是生來就具有驚人的耐力和速度還是通過年復一年的高強度訓練發展這些技能的呢?運動心理學家認為,天賦不是萬能的。
觀看今年的冬季奧運會,你也許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頂尖的運動員是生來就具有驚人的耐力和速度,還是通過年復一年的高強度訓練發展這些技能的?運動心理學家吉姆?阿弗萊莫(Jim Afremow)認為,天賦并不是萬能的。
在思想方面—偉大的運動員是如何思考、訓練并茁壯成長的。阿弗萊莫認為,在競賽中獲得勝利可以歸結于心理準備。他針對如何在壓力環境下茁壯成長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避免個人與其他人的比較和想想成功后的場景等手段。
雖然正確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準備確實會有幫助,但是成功明顯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基因。
在運動基因方面—超凡的運動能力背后隱藏著科學原理。《體育畫報》作家大衛?愛潑斯坦(David Epstein)整理了大量科學文獻,來解釋復雜的先天和后天的爭論。他寫道,“即便是在最基礎的層面,運動能力也通常會體現為‘軟’和‘硬’兩個方面。”對一些人來說,再多的專門的培訓也不會奏效。一項研究顯示,有的棋手(基因足夠‘硬’)只需要進行3000小時的訓練,就能達到大師級水平,而另一些人即使經過25000小時的訓練(大量的‘軟’投入)也沒法達到這個水平。
按照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說法,我們之所以經常低估他人,是因為“我們頭腦里對優勢做出了一個定義,然而這個定義卻并不成立”。在他的新書《大衛和哥利亞:看弱者如何打敗大力士》(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中,格拉德威爾提出觀點,我們看重的某些個性特征并不一定會幫助我們,反之亦然。他隨后利用科學研究和實例來加強自己的觀點。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一個毫無技巧可言的籃球隊仍然可以通過防守戰略挺進決賽。
(作者:維多利亞·斯特姆;譯者:毛燕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