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何越容易得到越不知珍惜?

    “我那么死心塌地地愛他,為什么他一點都不在乎我”,“為什么每次一定要等我轉身離開了,他才來挽留”,“我把我的所有都給了她,為什么她還是愛上了別人”……

    在感情里受傷的人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不單是感情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類似的現象。前陣子的新聞報道,美國一名男子中了2700萬美元的彩票,卻在12年間揮霍一空,最終妻離子散,在孤獨中身無分文地死去。看來,無論是愛情、財富、乃至健康,我們都存在一個相同的疑問:為什么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知珍惜?

    【一、“珍惜”的行為缺乏獎懲機制】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們的行為都是習得的,并且因獎懲機制而得到強化或削弱。當我們把“珍惜”當成一個廣義的行為進行分析時就會發現,對于未養成“珍惜”行為的人,他們所想的是:如果我珍惜你,并不會使我得到更多或更好;我不珍惜你,也不會因此而失去你,也就是說我的珍惜與否都不會得到獎懲,那么我就會認為沒有必要珍惜你。 換句話說,人們總是學不會珍惜,本質上是因為“珍惜”這個行為和獎賞之間沒有建立一種聯結。越容易得到的東西,建立聯結機制的可能性越弱。

    戀愛中的眾多男女都已察覺到這一點,他們的應對機制表現為用“冷淡戰術”或“疏遠戰術”來懲罰對方(“我就不接電話!叫你敢不在乎我!”)。但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戀愛關系中,應慎用“冷淡戰術”。冷淡戰術實際上是一種陰性懲罰。所謂陰性懲罰,是指厭惡的行為一旦發生,就取消某種好處。比如女生跟男友約法三章:敢看一眼別的女生,咱倆就分手!而心理學家們經過實驗證明:懲罰往往不是一種最優策略,反復使用懲罰策略可能導致長遠的負面效果。在一項對6002個家庭的研究中發現,在青少年時期受過體罰的兒童長大后更可能出現酗酒、自殺、抑郁和更強的攻擊傾向(“天天跟老子鬧分手,分就分!”) 。

    所以,心理學家建議盡可能采用陽性強化來改變行為。所謂陽性強化,是指期待的行為一旦發生,就增加某種好處。比如他專門請假去車站接你,你就主動問他今晚要不要啪啪啪。看到這里,你還想到了什么?

    【二、妥協性對象發泄】

    弗洛伊德認為,本能(包括性本能、攻擊欲等)一直在尋找發泄的出口,這種能量發泄構成了一種內驅力,目的是消除緊張。快樂就來源于緊張感的消除。而現實和思想上的障礙,又構成了阻力,在內驅力和阻力的較量之下產生的活動,我們稱之為“妥協性對象發泄”。比如,愛情就是性欲沖動(內驅力)和道德束縛(阻力)之間妥協的產物。

    理解這點的意義在于:妥協性對象發泄作用不可能消除全部的緊張(比如浪漫的愛情并不能解除所有的性欲緊張)。那么,遭到抑制的本能就會產生持久的內驅力。舉個例子:人是具有攻擊欲的,顯然拳擊相比商業競爭更能滿足攻擊欲,但成人之間卻很少拳擊,更多的是商業競爭,因為商業競爭作為一個妥協性發泄對象,其消除攻擊欲緊張的程度遠低于拳擊,所以其背后的內驅力更為持久。通常,越不能完全釋放本能的行為,越能產生持久的動力。

    講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越容易得到的東西(低妥協性),緊張感得到了越充分的消除,促使人們想要去珍惜它的內驅力就越弱。

    【三、再次獲取成本】

    弗爺的理論似乎過于艱澀難懂,那么從“獲取成本”的角度去解釋就再簡單不過了。在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衡量事物價值的尺度,叫“再次獲取成本”,即失去以后重新獲取所需付出的成本。再次獲取成本高的東西,在我們內心被歸類為高價值;再次獲取成本低的則被定義為低價值。如果將“珍惜”視為一種恒定的心理資源,那么高價值的東西自然會被分配以更多的資源,于是,再次獲取成本較低的東西,就越不容易被珍惜。

    但是,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于再次獲取成本的看法也是大大不同的。

    對有的人來說,能夠在千萬人之中遇見一個如此契合的TA,是極其不易的事,所以他們很努力地去珍惜;而有的人認為,最終和誰在一起都是上天注定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們無法去評判那種人是對的,但或許我們應該學習在每一段感情里都足夠用心。就像梁實秋曾經說的:

    【四、人字,一撇一捺】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大話西游》里的經典臺詞,似乎成了現實世界里的一道魔咒,我們自以為懂得了道理,卻依然一次次地重復這樣的“追悔莫及”,分開了再想起對方的好、生病了才后悔沒鍛煉身體、親人不在了才懂得要孝順、賺得越來越多卻越不快樂,這個“失去才懂得珍惜”的怪圈,該怎么破?不懂珍惜的人應如何學會珍惜,不被珍惜的人又該如何改變局面?

    積極回應TA對你的關心——根據強化理論的觀點,如果感情里有一方總是拿熱臉貼另一方的冷屁股,久而久之TA就不愿再付出了。所以我們要懂得積極地回應對方,要知道,你的熱烈回應是對TA最好的獎勵!另外,當我們在埋怨對方不夠在乎自己時,是不是把對方很多默默的付出總認為是理所當然?

    追求不易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越容易滿足的東西越不能提供長久的動力,如果你的目標是賺夠100萬,這份快樂會隨著你的錢越來越多而減少。而如果你追求更加深層的事物,比如愛與成長、寧靜與自由、或者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愿望只能永遠地接近,而不可能完全滿足。

    成為更好的自己——TA懂不懂珍惜你,不是你能決定的,只有永遠努力去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與其使用不可持續的冷淡戰術,不如提升內涵,增加智慧,塑造一個不可替代的自己,從而用這份獨特性去提高你的再次獲取成本。試想,如果你像一個寶藏一樣永遠充滿吸引力,每個人都會很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時光。

    【學習回顧】

    1、“珍惜”的行為沒有得到強化,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與獎懲之間建立聯結機制的可能性越弱。

    2、越容易得到的東西,緊張感得到了越充分的消除,促使人們想要去珍惜它的內驅力越弱。

    3、再次獲取成本越低的東西,被賦予的心理資源越少。但是對事物價值的評定因人而異。

    4、積極回應別人的關愛、堅持更深層次的追求、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有助于讓你和這個世界,都越來越好。

    (作者:感覺先生)

    • 發表于 2014-07-17 00:00
    • 閱讀 ( 75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