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國度5A級旅游景區,國度重點風光勝景區,國度地質公園,國度天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臺甫山,中國釋教四臺甫山,宿世界五大釋教圣地。《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超出跨越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獨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釋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此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聞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此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聞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進行的第33屆宿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宿世界遺產名錄》。五臺山是中國釋教寺廟建筑最早處所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筑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廣泛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期間,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馀座,履歷幾回變遷,寺廟建筑遭到粉碎。臺表里另有寺廟47座。此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布局建筑。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臺山五大禪處」。臺懷鎮是寺廟集平分布的處所,是五臺山佛事勾當和經濟糊口的中間。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合。汗青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里蘭卡等國的釋教信徒,來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獨一兼有漢地釋教和藏傳釋教的釋教道場。每逢盛夏,國內外游人噴鼻客前來游覽不雅光、燒噴鼻拜佛、川流不息。每年6月進行昌大的騾馬買賣大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會演和消夏避暑。臺懷鎮生齒10525(2000)。
五臺山是馳譽中外的釋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3]而五臺山又以建寺汗青悠長和規模弘大,而居釋教四臺甫山之首——故有金五臺之稱,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于漢明帝期間,唐代因“文殊崇奉”的茂盛,寺院多達360多座。清代,跟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呈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域,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此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標的目的冀中平原之咽喉沖要。本家兒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恒山身為五岳之一的海說神聊岳,也是山西十大景區中必去的一處。一般來說游恒山指的都是天峰嶺景區,恒山爬起來難度不算大,大要三四個小時就可以往返,一般的游覽路線是大字灣-虎風口-舍身崖-飛石窟-恒宗殿-天峰嶺山頂,可是因為氣候原因天風嶺的開放時候不心猿意馬,最好在去之前和景區聯系確認。恒山是履歷次造山活動和歷次地殼起落活動形當作的一座斷層山,巖層為古老的寒武紀奧陶系石灰巖,據今已有五億年。基巖面積裸露,風化破裂嚴重,峰巒均呈尖形,溝谷切割較深,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整個山脈由東海說神聊標的目的西南連綿數百公里,西控雁門,東跨幽燕,南屏三晉,海說神聊纏代郡,橫貫華海說神聊,被譽為"峙中華之坊表,鞏神京之翊衛"的寒疆第一山。本家兒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與翠屏峰工具堅持,渾水中流,位置雄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景區地點地渾源縣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天氣,四時分明。冬季嚴寒,春季干旱多風,夏日雨量集中,秋季短暫多晴。遲早溫差大。恒山地域年平均溫度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熱,平均21.6℃。極端最高溫為35.9℃,極端最低溫為-37.3℃,是避暑的抱負之地。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日恒山風光勝景區被國務院首批發布為"國度級重點風光勝景區"。一九九六年八月二日,國務院核準《恒山風光勝景區總體規劃》,整個風光勝景區所轄奇觀紛呈的十五個分區,景區總面積147.51平方公里,外圍影響區359.62平方公里。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于西周宣王期間(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被稱為“保留最為無缺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宿世界文化遺產獲得當作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遙古城被宿世界記載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2015年,平遙古城當作為國度5A級旅游景點。 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期間的精采典范,平遙古城保留了其所有特征。并且,在中國汗青的成長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平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成長的完整畫卷。
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中國海說神聊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工具連綿1公里。存有本家兒要洞窟45個,巨細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1961年被國務院發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庇護單元,2001年12月14日被結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宿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度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度5A級旅游景區。
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國度級風光勝景區,國度4A級旅游景區 。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南距陜西西安350千米;海說神聊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宿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瀉而瀉,形當作”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晉祠: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筑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泥像110尊、碑刻300塊、鍛造藝術品37尊,是集肅靜壯不雅與清雅秀麗,宗祠祭奠建筑與天然山川完美連系的典型。 晉祠現存最早的本家兒體建筑圣母殿,建立于海說神聊宋承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周圍圍廊,為中國現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實例,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宋代建筑和建筑成長史有著主要意義。活著界古代橋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金代建筑獻殿,布局安定,梁架輕盈,既為大殿,又巧似涼亭。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國度文化部判定為國寶建筑。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別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衡宇,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對街,周圍是高達10余米的全封鎖青磚墻,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海說神聊方傳統平易近居建筑氣概的古宅。 喬家大院陳展有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本家兒的平易近情風尚。陳列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平易近間工藝,還設立有喬家史料、喬家至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喬家大院是一座宏偉壯不雅的建筑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邃密,表現了中國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怪異氣概,具有半斤八兩高的不雅賞、科研和汗青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海說神聊方平易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平易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國內外。
懸空寺: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從頭至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當作于1400年前海說神聊魏后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怪異寺廟。懸空寺本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歷于釋教的教理,后來更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吊掛在絕壁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是以得名。入選《時代周刊》宿世界十大不不變建筑,是山西省重點文物庇護單元,被譽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名勝”。
應縣木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海說神聊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庇護單元 ,國度4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宿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宿世界記載認心猿意馬,為宿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材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布局、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國度5A級景區),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海說神聊留鎮。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宅,其由內城、外城、紫蕓阡等部門構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不雅,斗筑居府院連綴,河山樓宏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奧,是一處罕有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室第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海說神聊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