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祖故宅。孫中山先祖故宅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上沙村,古名叫作長沙,別名沙溪。前輩祖先因為居家糊口的地址是在海邊的一帶長沙上,剛剛這樣取名。在元朝末期(約公元一三五零年)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等平易近族革命思惟的影響,因而與東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南雄珠璣巷遷來上沙村假寓,到了第五宿世房禮贊公搬家至噴鼻山,也就是此刻的中山市,按照孫中山故宅"孫氏家譜"所載的"鼻祖、二宿世、三、四宿世祖,都在東莞上沙鄉棲身,五宿世禮贊公才從上沙遷走,前輩的族譜仍以上沙作為“故里”。
粵暉園。東莞粵暉園以嶺南文化代表品牌方針,經由過程深切挖掘嶺南汗青文化,從文化積淀中付與"粵暉園"嶺南文假名園的物質,粵暉園不僅在中國建筑史上據有主要的地位,并且在文化藝術范疇中獨樹奇葩,當作為嶺南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嶺南園林與海說神聊京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姑蘇的江南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等)并稱古典園林三大系統。粵暉園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佳構,是中國最大的私人園林。
虎門炮臺。虎門炮臺是鴉片戰爭期間愛國將領關天培對峙抗擊英寇的地址,四周有“義勇之冢”和“節兵義墳”。虎門炮臺舊址分布在珠江兩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袁崇煥紀念園。袁崇煥紀念園位于袁崇煥出生地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占地4.8萬多平方米,依傍東江,遙望榴花,湖光柳色,風光旖旎。有牌樓、袁崇煥石雕像、袁督師祠、袁崇煥列傳浮雕、故宅、衣冠冢、三界廟等景點,于2003年1月正式開放。袁崇煥故宅遺址1984年6月6日發布為石碣鎮文物庇護單元。2010年2月起屬 市屬公益性文化單元。 袁崇煥是明末抗擊后金的愛國英雄、聞名將領,為揭示其輝煌的英雄事跡,宣傳其高尚的道德精力,弘揚中華平易近族傳統文化,進行優良道德風尚培育,袁崇煥紀念園以崇煥精力為載體,集仿明建筑、雕像、浮雕、春聯、詩歌、書法等手法于一體,使該園當作為東莞主要的愛國本家兒義教育基地,給東莞文假名城增光添色。 園內有聞名雕塑家潘鶴師長教師精心砥礪的袁崇煥石雕像,十九幅袁崇煥列傳浮雕手工精鑿,記錄了袁崇煥的豐功偉績;三界廟、袁督師祠宏偉肅靜,古色古噴鼻,殿宇肅穆,懷想了袁崇煥的忠心耿耿。園內亭臺樓閣、曲徑回廊、翠瓦朱檐,錯落有致,春有石榴火紅柳綠桃紅,夏有波光漣漪荔熟蟬鳴,秋有丹桂飄噴鼻綠竹幽蘭,冬有山茶含丹池魚戲水,當作為東莞的重點文化舉措措施、旅游勝地。
松山湖。東莞松山湖科技財產園區(以下簡稱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嶺山、寮步三鎮之間,地處東莞市的幾何中間,節制面積72平方公里。2004年,松山湖科技財產園區管委會緊緊環繞“一城三創五搶先”的成長計謀和工作思緒開展工作,對峙“一手抓財產,一手建新城”, 積極招商選資,促進財產堆積;落實工作重點,完美配套舉措措施,促進新城扶植。園區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坐擁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地,是一個生態天然情況連結杰出的區域。
可園。可園位于東莞市區西博廈村,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合稱清代粵中四臺甫園。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至1864年才根基建當作。面積2204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繞以青磚圍墻。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臺、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定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等。今世聞名作家朱千華在其園林名著《嶺南畫舫錄》中,對可園有具體記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