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個月來例假的時候被痛經困擾的人不少,有的女性甚至一旦發生痛經,可以疼得大汗淋漓,無法正常上班,只能在家中靜養。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發生痛經呢?
在醫學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通過系統的檢查沒有發現導致痛經的器質性病變存在,原發性痛經在青少年期常見,多在初潮后1~2年內出現。而后者通常是存在一些盆腔器質性疾病,導致的痛經我們也可以說是病理性痛經。

月經主要由下丘腦-垂體-卵巢生殖器軸調控,月經的正常與否與女性的生理狀態息息相關。正常的生理性痛經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過強,甚至痙攣性收縮而出現痛經。當出現漸進性加重的痛經或者經期結束后仍會疼痛等狀況時可能是病理性痛經。病理性痛經往往影響女人的生活品質,嚴重時會影響生育。例如子宮形態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炎癥、子宮腺肌病等導致的病理性痛經,如果不及時去醫院診治清楚并積極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女性無法生孩子。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區分,那種在月經來之前出現的下腹脹痛的感覺,可能和孕激素的作用有關,未必是痛經。對于正常的生理性痛經,女性在月經來的一周以前,可以喝少量的米酒,或者用當歸、紅糖、生姜煮雞蛋吃,這樣可以部分緩解痛經的癥狀。但這種辦法不適用患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癥、粘膜下肌瘤或者月經量過多的女性。在沒有器質性病變存在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服用芬必得之類的止痛藥來控制癥狀,疼痛不一定就得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