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來自澳大利亞麥考利大學的研究揭示,關系親密的夫妻之間會產生一種奇特的人際認知系統:彼此都需要對方來填補自己某段記憶空白。

從表面上看這好象是理所當然的事:在回憶起共同經歷過的事時,兩個人都經常會互相補充遺漏的細節,最后拼湊出完整的畫面和情節。不過之前的研究表明,事實和我們的想當然有些出入:個體回憶其實常常比社交性的共同回憶更有效率。(再次)但是 Celia Harris 與她同時的研究表明,有時候“共享回憶”確實更有效(媽蛋這轉折...)。
為了研究的進行,研究者們觀察了親密夫妻或情侶間完成共同回憶這項任務時的各種方式以及他們進行回憶時的對話。此外,他們還調查了這些老夫老妻們的日常“記憶補償策略”(memory compensation strategies),以此找出夫妻間如何整理記憶材料和人際資源的秘密。
英國心理協會對此的解釋是:
[在之前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們注意到,雖然夫妻在共同回憶之前度過的假期時表現很差,但他們之間的社交互動對話卻充滿了各種旅行時的軼事和他們在單獨進行回憶時從不會說起的離題千里的度假插曲。這個現象讓研究者們很感興趣,于是他們將傳統的“列出事件及關鍵字”模式改為讓他們提供更加豐富更有深度的假期體驗。他們發現這種社交性的信息交換為共同回憶帶來了明顯的益處,這種益處體現在三個方面:
1.“新信息”,例如在雙方不斷的提示下突然想起一出音樂劇中某個演員晦澀難記的名字;
2.對事件更加生動,豐富的描述,甚至包括感官體驗;
3.一方不同視角的信息為另一方提供了靈感。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雙方是否是共同組織起描述的語言以及是否對對方的補充開放性地接受——如果符合上述條件,那么這樣的共同回憶效率會更高,細節也更詳盡;同樣地,那些認為彼此之間關系很親密的夫妻在共同回憶中標想也通常更好。
有趣的是,當親密夫妻年紀變大時,他們對于自己身上發生的事記憶越來越模糊,而這也是雙方共同創造回憶的最大好處所在。所以當我們和另一半漸漸變老,我們自己那不可靠的、片段式的回憶會和對方的回憶形成互補,如同共享資源。
(作者:keep_beating;via io9)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