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微博上傳說,“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是“條件性失眠”。傳言還說,可以采用“布飲療法”:1)非常困再上床。2)床只能睡覺,不能看書、玩手機、看電視或吃東西。3)不能入睡請起床到另一個房間去。4)重復步驟3,哪怕整晚重復。5)調好鬧鐘,準時起床。6)白天勿小睡。

不過,“條件性失眠”并不是科學術語。在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白天睡不醒”可能是“嗜睡障礙”,“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入睡障礙”,“白天睡不醒而且晚上睡不著”可能是“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六條“布飲療法”里,一、三、四條也不太靠譜。
“失眠”實際上不是“一類病”,而是“一種癥狀”。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失眠,導致“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如果你有睡眠問題,最好看個失眠門診找出病因——有些睡眠障礙甚至是器質性的。解決掉真正的病因后,失眠這個癥狀才可能消失。真正找不出原因的“原發性失眠癥(primary insomnia)”非常罕見,只占所有病例的不到10%。
事實上,“白天不醒,晚上不睡”的頭一種可能,是你放縱不羈愛自由,導致睡的時區不太對。這些人一切正常,但沒有強大意志力定時作息,白天也沒有進行足夠的體力活動(換言之,沒有累成狗),如果還遵循“布飲療法”的第一條——“非常困再上床”,那就更可能出問題了。
我們人體有內在生理時鐘,正常狀況下,我們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精神晚上困倦。問題是,這個內置的生理時鐘是“近日節律”,它并不是24小時,而是略長于此,有人可能是24小時10分鐘,有人可能是將近25小時。如果你打算“等困了再睡”,你可能就會昨天睡得比前天晚點兒,今天比昨天又睡得晚點兒……哪怕每天只比之前晚10分鐘,一個月就足以讓你從11點入睡變成凌晨4點入睡,進入“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的狀態。
不想繼續“每天晚睡一點點”的人,可以先試試如下辦法——
①增加體育鍛煉,但不要在臨睡前激烈運動。
②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少喝酒。
③盡可能定時上床。即使前一晚沒睡好也盡量定時起床。
④每天差不多時候就開始注意不要過度興奮,晚餐不要吃太撐,也不要完全不吃晚餐。剛上床時沒那么困也沒關系,不要為“我是不是失眠”而焦慮——越是焦慮越會睡不著。
⑤改善睡眠環境,注意床的軟硬,房間溫度、照明和噪音等因素,也不要在床上做別的事情——“床只能睡覺,不能看書、玩手機、看電視或吃東西”這條辦法此時倒是適用。
⑥要增加睡意,可以試著冥想或者給自己一些“我已經很累很困了”的暗示。平常就尋找能幫助自己入睡的活動,如洗熱水澡一類。
⑦不要午睡,也不要白天補覺。
如果以上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連續一個月以上睡眠不好,自己感覺疲倦不堪、焦慮痛苦,工作生活也因睡眠問題受到影響,很可能是有其他疾病引起了包括“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在內的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的一大病因是心理問題。焦慮癥、抑郁癥、躁郁癥乃至壓力過大都容易引起失眠,失眠又會反過來惡化這些心理狀況。去看心理門診,配合適當藥物能幫你跳出這個惡性循環。
生理疾病也會造成睡眠障礙。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缺氧的慢性疾病,影響中樞神經的疾病,造成長期疼痛和不適的疾病,都可能影響睡眠。除了“入睡困難”,這些疾病有時候還會造成“維持睡眠困難”,也就是俗稱的“睡眠淺”。如果你在夜里容易醒來,或者明明睡了很長時間白天還是感覺疲憊,最好去醫院查查是否有“呼吸暫停”等問題。也可以請醫生檢查一下自己目前服用的藥物,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包括影響睡眠。
睡眠十分重要,關系到我們的生活質量。每個人都會偶然失眠,不用為此擔心。但連續失眠、自己調整又無效時,不要急著自行服用安眠藥,如果真正的病因沒有解決,睡眠障礙會一再卷土重來。請醫生診治,才是更一勞永逸的選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