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茶解酒”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近年來許多專家又說濃茶不僅不能解酒,反而傷身。茶與酒,到底是怎樣的一對冤家?

人為什么會醉酒?
通常說的“解酒”,一般是指減輕喝酒過多后的生理反應,比如頭痛、嘔吐、動作失調、反應緩慢等等。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反應,必須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發揮作用才能顯示出來。酒精進入人體之后,會被轉化為乙醛,然后轉化為乙酸,最后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部分轉化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這個處理流程運行良好,人體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反之,短時間內喝入大量酒精,超過了這一流水線的處理能力,就會有一些中間產物累積下來。多數人是在乙醛轉化為乙酸的那一步“窩工”了,導致體內乙醛含量升高。人體對乙醛比酒精還要敏感,于是就面紅耳赤、頭暈目眩,手腳也不聽自己使喚了。
要“解酒”,就需要加強這條流水線的運行。茶水中有幾十上百種的物質,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劑。然而,這些成分其實對這條“酒精代謝流水線”的運行無能為力。實際上,不僅是茶水不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也沒有發現吃什么東西能夠促進這條流水線的運行。
功臣之一:咖啡因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喝茶對喝酒沒有影響。我們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讓人暈眩、虛弱、運動能力失調,而咖啡因卻可以刺激人興奮和清醒。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對抗”醉酒反應呢?2006年的《酒精中毒:臨床與實驗研究》上就發表了一項研究:喝下同樣的酒之后,同時喝運動飲料的人在頭痛、虛弱、口干以及運動能力失調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顯低于單純喝酒的人。因為運動飲料中含有咖啡因,所以運動飲料的這種“解酒作用”就被歸結于咖啡因的功勞。不過,人們會根據這些主觀感覺來確定自己有沒有“喝多”,這種解酒就干擾了人體對體內酒精量的判斷,從而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喝得更多。當然,酒后的反應跟喝酒的量和人的體質有關,茶(或者咖啡因)的作用也跟量和體質有關。不同的試驗,就有可能得到不一致的結果。如果喝完酒希望盡快睡著,喝茶就幫倒忙了。
功臣之二:抗氧化劑
茶中不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當酒精代謝不暢,體內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產生大量超氧陰離子。超氧陰離子會引發一連串的氧化反應,最終損害細胞膜、蛋白質和DNA。而抗氧化劑的作用,是制止這種過氧化反應的進行,因而起到保護細胞活力的作用。這種損害與保護都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長期作用的結果,因此對“解酒”也沒有明顯的作用。不過對于長期喝酒的人,這種保護作用可能就很有價值。波蘭有一項動物試驗的結果表明,酒精可能會增加體內的氧自由基,而茶中的抗氧化劑則有助于清除氧自由基,從而使身體更接近不喝酒的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是說,“如果不得不經常喝酒,那么經常喝茶可能有助于減少酒精對身體的氧化損傷”。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項動物試驗,在人體中要喝多少茶才能起到保護作用呢?許多問題都還未可知。而且減少也不是消除,所以即使濃茶真的能幫助減少“醉酒癥狀”,想要健康的話,最好還是不喝酒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