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吃的國家。以前見面后就問“吃了沒有?”。現在物資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我國的飲食由“能量不足”,轉化為“營養非均衡性過剩”。主要表現為吃進去的食物中,提供的能量過多、脂肪過多、但有些營養物質又不足等。

懷孕之后,孕婦成為全家人的保護對象。無論是小康之家還是富裕之家,在吃的問題上都是盡量滿足孕婦的口福,甚至有人認為孕婦不僅要吃下自己的,還要把孩子的那份也吃下去。因此,整個孕期就是海吃猛喝,“懷孕時是兩張嘴,吃起來也該吃雙份”。
國人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兼之有大量肉、魚、禽、蛋,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很快,很少有人不超過標準體重的。其實,孕期只要體重增加12.5公斤就夠了。如果體重超過了這個的話,要么是產生了肥胖,要么是患上了妊高癥,需要及時處理。
海吃猛喝后,多余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沉積、合成脂肪,表現為肥胖。胎兒在體內也會表現為肥胖,因此,最近幾年的巨大兒(體重超過4公斤)也在不斷增長,而標準體重兒(3公斤重)卻在不斷減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遇到個巨大兒簡直就是奇跡,但現在一個月可以遇到好幾個巨大兒,有時甚至占新生兒的10%。
由于超聲對孕20周以后的胎兒體重的估算很不靠譜,很多巨大兒會被誤診。既有正常體重兒被誤診為巨大兒而做剖腹產的,又有巨大兒漏診而在分娩過程中產生困難的。
巨大兒經陰道出生,很容易發生肩難產。所謂肩難產就是胎頭已經娩出,而胎肩還卡在骨盆內。這是種很危險又緊急的情況,既要在短時間內將胎兒娩出,又要不損傷胎兒,有時很難。前不久有篇報道說英國有位醫師急中生智將胎兒的骨頭有意折斷了,才將胎兒娩出來,其實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當然,胎兒的骨頭尤其是鎖骨掐斷后很容易長好,但這種事情要是落在當下的中國,估計會造成嚴重的醫療糾紛。除了肩難產外,巨大兒分娩時還容易發生臂叢神經損傷。
巨大兒分娩時對母親的危害主要是生殖道損傷。這點也比較容易理解。即使做了會陰側切,有的胎兒太大,還會造成切口撕裂。為了避免發生這些尷尬事,一旦事先診斷為巨大兒,基本上都選擇剖宮產。
即使是選擇剖宮產,娩出巨大兒也是有風險的。在剖宮產的過程中,胎兒也會出現娩頭困難。很多人以為在臺上可以把口子延長,胎頭就順利娩出。其實,這是誤解。一般而言,限制胎頭娩出的不是切口有多大,而是母親腹壁肌肉的牽拉使得胎頭娩出發生困難。
其次是子宮撕裂,也是胎頭娩出過程中的一種并發癥。所有的撕裂在剖宮產中都有可能發生,也會在縫合子宮的過程中得到處理。但這類情況,一般都沒有必要告知家屬,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屬不必要的恐慌,但有時撕裂波及到輸尿管,就很麻煩。
剖宮產中最大的問題不是損傷而是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大出血。巨大兒時子宮被撐得過大,像個過度撐開的皮球,在胎兒娩出后,容易發生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的直接后果是產后出血。雖然現在輸血技術有了質的進步,但產后出血還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產科原因。前不久我們搶救的一位孕產婦產后大出血,導致術中子宮被切除,其剖宮產的指證就是巨大兒。這位患者在胎兒娩出后發生了子宮收縮乏力,導致大出血和DIC。在搶救過程中,患者心臟兩次發生停跳。好在患者當時還躺在手術臺上,經過及時搶救,脫離了危險。但這種驚心動魄的事,還是不發生最好。
胎兒體重過重對新生兒好嗎?答案還是否定的。除了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產生骨折、臂叢神經損傷外,還容易發生缺氧、窒息等。此外,巨大兒也容易患上肥胖,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的后備軍。糖尿病患者的孩子,即使體重再重,其肺泡上皮細胞成熟得也比較晚,容易患上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現在國人一談到孩子,就說我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如果生下來就是個胖子,孩子的身體其實就已經輸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