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違約掉期(CDS)是一種將金融風險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的合同。在信用違約掉期中,買方在合同有效期內向賣方支付溢價,以換取賣方承擔風險。如果信用違約掉期涉及的信用工具違約,則會大幅貶值,或者發生另一場災難性的金融事...
信用違約掉期(CDS)是一種將金融風險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的合同。在信用違約掉期中,買方在合同有效期內向賣方支付溢價,以換取賣方承擔風險。如果信用違約掉期涉及的信用工具違約,則會大幅貶值,或者發生另一場災難性的金融事件,賣方向買方支付信用工具的面值。

信用違約掉期的概念是由摩根大通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首創的簡單地說,假設約翰向蘇西借了一些錢。蘇西可能認為她不想承擔違約風險,于是她找到朱利安,協商一項信用違約互換。蘇西向朱利安支付保險費作為交換因為他承擔了貸款的風險。如果約翰成功地償還了貸款,合同就終止了。但是,如果他決定不還貸,朱利安必須向蘇西支付貸款的票面價值。信用違約互換的概念是由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首創的,目的是讓銀行、對沖基金,到2007年,信用違約掉期市場的規模已經增長到美國股市的兩倍,而且由于這個行業基本上不受監管,一些嚴重的問題開始出現信用違約互換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它應該像保險一樣工作,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保險人、賣方在違約時不需要提供償付債務能力的證明。此外,合同可以轉讓,因此,雖然最初的賣方可能能夠償還貸款,但更進一步的人可能無法。回到上面的例子,如果朱利安轉身把合同賣給瑪麗和約翰,而約翰卻拖欠貸款,瑪麗可能無法償還蘇西。瑪麗甚至可能把合同賣給另一方,2008年,包括保險業巨頭AIG在內的幾家金融公司開始意識到這種信用衍生產品的交易是一個問題美國次貸危機加劇了這個問題,成千上萬的房主拖欠了他們的抵押貸款,給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