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審核本質上是對對環境有影響或可能產生影響的活動的績效審核。環境審核由通常在環境管理學會注冊的環境審計員或顧問進行;評估(IEMA):環境審計通常根據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標準來衡量被...
環境審核本質上是對對環境有影響或可能產生影響的活動的績效審核。環境審核由通常在環境管理學會注冊的環境審計員或顧問進行;評估(IEMA):環境審計通常根據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標準來衡量被審計公司、組織或國家的績效

環境審核本質上是對對環境有影響或可能產生影響的活動的績效審核對三個主要環境關注領域的績效進行評估:責任、管理,和活動。責任審計評估適用于公司或組織的環境法律法規的合規性。活動或職能審計可側重于廢物管理或能源消耗等問題。管理審計將績效與組織的既定目標進行比較環境管理策略(EMS):與企業EMS合規性相關的財務審計可以衡量節能、提高效率以及避免因環境違規而受到罰款和處罰的財務影響環境管理體系是公司內部主要為環境保護而建立的正式組織結構典型的環境管理體系將包括組織對環境問題的立場聲明。此外,環境管理體系還將確定與環境管理體系立場聲明有關的活動的規劃、實施和文件記錄。改善環境管理體系績效的建議通常通過環境審核提出大多數環境管理體系文件都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標準。這些標準是由ISO成員國(包括全球163個國家以及國家和國際商業協會)共同制定的。ISO 14001等標準,2006年更新,建議在企業或政府環境管理體系文件中自愿納入有益的環境活動。為特殊需要和群體(如發展中國家)制定單獨的標準。制定標準的過程例如ISO 14001是協商一致的,成員遵守商定的標準是自愿的。為了建立或更新一個標準,每個成員國制定一份立場文件。這些文件的草案隨后被發送給所有其他成員國,并進行一系列的談判,直到達成共識,并由所有成員國投票表決成員國。在每個ISO成員國中,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參與成員立場文件的創建。這些利益相關者可能包括政府機構、非政府機構和商業利益。何時成員之間的談判已經完成,投票已經確認了最終的標準文件,成員和他們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建立了單獨的環境管理體系遵守這些標準就成為環境審計的范圍。當環境審計由注冊顧問或審計師進行時,對環境管理體系的審計可能包括對環境管理體系或環境活動的具體組成部分。總體審核應包括對生產、使用和處置的環境影響的評估。環境審核后的報告將為持續改進績效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