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工資差距是一種社會學趨勢,統計分析表明,在同一行業中,女性的平均收入中位數低于男性。雖然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中,按行業劃分的經濟不平等在兩性之間有很好的記錄,但并沒有按職業來明確界定在行業內,就職業而言,性別工資差...
性別工資差距是一種社會學趨勢,統計分析表明,在同一行業中,女性的平均收入中位數低于男性。雖然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中,按行業劃分的經濟不平等在兩性之間有很好的記錄,但并沒有按職業來明確界定在行業內,就職業而言,性別工資差距研究的論點是,由于玻璃天花板,婦女在職業中擔任更多的卑微角色,在同等資歷和經驗的情況下,這是一種傾向,即男性高于女性

建筑業女性的收入約為男性的92.2%。截至2009年,美國全職職業女性的平均周收入中位數為是男性收入的80%。但是,如果從不同行業的經濟不平等來看,這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筑業,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92.2%,而在金融服務業,女性的收入僅為男性收入的70%以上。性別薪酬差距也因年齡段而異,年輕人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小,歐洲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歐洲國家的性別工資差距也很高。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愛沙尼亞的差距最大,男性的平均收入比女性高出30%截至2009年,斯洛文尼亞、意大利和馬耳他等國的收入不平等指數最小,男性的收入比女性高出2%至7%。平均而言,2009年整個歐洲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17%。造成各國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在工資歧視率較低的國家,女性從事低技能工作的比例低于其他國家,而且勞動力市場并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高度隔離。國際不平等問題專家經常斷言,隨著社會的現代化和更高比例的人口獲得高等教育,男女工資差距正在縮小學位。然而,美國人口普查局(uscensusbureau)對幾十年來的比較收入進行的一項研究并不支持這一說法。盡管美國的性別薪酬差距有時會發生變化,在上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擴大,在80年代接近學位,但總體趨勢是,男性和女性的工資水平一直在走平行的軌道由于廣泛的經濟條件會影響工資,男女工資都會隨之下降或上升,而彼此之間卻始終保持著差距現代國家的趨同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尚未明確界定,必須超越已知因素。美國康奈爾大學200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未測量的特征……勞動力市場歧視……"是導致性別工資差距持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