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金融危機是亞洲經濟嚴重衰退的時期,波及全球,影響最大的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盡管亞洲其他國家在這一時期也遭受了負面影響,盡管這些國家的經濟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表現良好,但在表面之下,許多國家很容易受...
1997年的金融危機是亞洲經濟嚴重衰退的時期,波及全球,影響最大的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盡管亞洲其他國家在這一時期也遭受了負面影響,盡管這些國家的經濟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表現良好,但在表面之下,許多國家很容易受到貨幣貶值和隨之而來的失業率的影響

經濟發達的韓國是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的國家之一,而1997年的金融危機則是由于各種難以確定的因素,一些人將泰國的金融監管不力作為原因之一。在整個90年代初至1997年初,泰國經濟增長迅猛。而新的上流社會在奢侈品和房地產上的支出創下了紀錄,貧富差距的擴大預示著麻煩的到來。泰國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消費猖獗、債務高企、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與此同時,來自鄰近中國的競爭正在降低對泰國商品的需求。這意味著工廠面臨的需求減少,被迫削減工作和采購。全國各地的收入下降,人們無法償還貸款,甚至趕不上房地產價格。這使得許多人失去工作、住房,甚至基本生活必需品由于連基本生活用品都買不起,泰國公民開始拖欠貸款和其他投資。作為回應,泰國當局不斷提高利率,吸引外國投資者,試圖支撐國家經濟。最終,泰國的經濟體系無法跟上外國投資者的現金需求,政府被迫讓本幣貶值,而不是將泰銖固定為美元,政府被迫從一九九七年七月起實行浮動匯率制,這意味著依賴泰銖的其他地方貨幣也貶值,這是1997年金融危機的催化劑,這對亞洲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印尼、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股市崩盤和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面幫助這些國家的人民從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諾向泰國提供170億美元的援助,并向其他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大量援助。在這筆貸款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當地經濟的監督,到2003年,泰國能夠全額償還這筆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