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陷阱是指通常刺激經濟的因素未能達到預期反應的金融狀況。流動性陷阱的一個例子是利率下降未能激勵消費者購買更多的信貸商品和服務。當大部分金融資產被捆綁時,也可能會出現流動性陷阱增加非流動性賬戶,使得將這...
流動性陷阱是指通常刺激經濟的因素未能達到預期反應的金融狀況。流動性陷阱的一個例子是利率下降未能激勵消費者購買更多的信貸商品和服務。當大部分金融資產被捆綁時,也可能會出現流動性陷阱增加非流動性賬戶,使得將這些非流動性資源轉換為可用于新的購買或收購的流動資產變得困難或不可能。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經常被認為是流動性陷阱概念的發明者。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大蕭條中期首次提出了這一理論,凱恩斯指出了近年來發生的事件,并指出導致1929年股市崩盤的事件以及大蕭條期間借貸雙方的普遍態度如何造成了一種情況,即通常的經濟刺激因素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即使經濟不景氣,也有可能出現流動性陷阱。當消費者懷疑利率可能低于當前水平時,他們可能會選擇在一段時間內避免產生新的債務即使利率最近有所下降只要市場預期利率會進一步下跌,消費者就不會借錢或購買大宗商品。另一種解決流動性陷阱的方法是關注貸款人,而不是消費者貨幣經濟學中通常的指標指向貸款和信用賬戶違約率的增加,這可能會使他們在寫新債時變得非常有選擇性,這意味著,通常能夠相對輕松地獲得信貸的消費者,即使在利率較高的情況下,也突然無法獲得信貸在流動性陷阱期間,儲蓄賬戶的利率通常較高,而貸款和信用卡的利率則較低。除了懷疑信用賬戶的利率可能會下降外,消費者可能還想轉移流動資金資產存入儲蓄賬戶,并盡可能利用這些賬戶的高額利息,這種情況的結合進一步激勵消費者儲蓄而不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