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的物理性質在其自然形態上與精煉后或作為復合結構的一部分有很大的不同。它被正式歸類為類金屬,這意味著它具有金屬導體和非金屬絕緣體的物理性質,硅在沙子中的濃度約為25%,在制造保溫性能良好的玻璃炊具、許多品種的...
硅的物理性質在其自然形態上與精煉后或作為復合結構的一部分有很大的不同。它被正式歸類為類金屬,這意味著它具有金屬導體和非金屬絕緣體的物理性質,硅在沙子中的濃度約為25%,在制造保溫性能良好的玻璃炊具、許多品種的裝飾性玻璃制品中被提煉出來,用于普通用途,硅化合物由于其耐用性和耐高溫能力,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用途,使硅的特性可用于諸如硬質合金磨料、硅酸鹽瓷漆、硅橡膠墊圈和密封劑等產品中

涂抹硅酮密封劑。當提煉為半導體級硅(SGS)時,硅的純度至少為99.9999%,這使其成為一個完全的絕緣體。然后SGS摻雜或注入微量的硼或磷原子,每10億個硅原子中就有一個原子,這就改變了硅的性質,使其從絕緣性質轉變為半導體性質,因此在制造微芯片時非常有用

Antoine Lavoisier被稱為化學之父硅的化學性質包括它能很容易地與氧結合,在室溫下容易地形成非晶態或晶體結構,410攝氏度)使這種材料的化合物在各種工業過程中都很有用。它也很容易與金屬(如鋼、黃銅和汽車零件用鋁)合金結合,使其更堅固耐用。硅的機械性能也使其成為建筑行業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從填縫料到磚和陶瓷化合物。盡管硅被譽為穩定元素,但硅和硝酸鉀的特性也被用于制造炸藥。截至2011年的研究表明硝酸釓是一種化學物質,與硝酸釓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硝酸釓相當于普通火藥的爆炸當量。這一發現的應用可能包括開發具有敏感數據或結構的微芯片,一旦落入壞人手中,這些芯片或結構可被遠程信號摧毀二氧化硅,或稱二氧化硅,是地殼中僅次于氧氣的最豐富的元素,約占地殼質量的28%。截至1999年,超過1000000公噸的硅被加工成有用的形式,其中近一半的硅產量在40萬公噸來自中國,原料來源于普通砂、石英和其他結晶礦物,如紫水晶它還大量存在于瑪瑙、碧玉和蛋白石等半寶石中。1789年至1854年,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硅及其性質,從今天被稱為化學之父的法國化學家安托萬·拉沃伊瑟(Antoine Lavoisier)首先提出石英是一種未知元素的氧化物開始。在19世紀,幾位化學家分離出了硅的樣品,包括1808年的英國漢弗萊·戴維(Humphry Davy)、1811年的法國化學家約瑟夫·蓋伊·盧薩克(Joseph Gay Lussac)和路易斯·德納德(Louis Thenard),1824年,瑞典化學家喬恩斯貝澤利烏斯。蘇格蘭化學家托馬斯·湯姆森于1831年正式命名硅元素,1854年,法國化學家和礦物學家亨利·德維爾(Henri De Ville)生產出了第一種相對純的晶體硅。1943年,硅橡膠和潤滑脂的商業化生產開始了,到1958年,第一個內置晶體管的集成電路用硅襯底制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