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便士指的是1859年至1909年間在美國鑄造的一美分硬幣。這些硬幣上有戴著羽毛頭飾的自由女神像的頭像。因為頭飾與美洲土著文化中傳統戴的頭飾相似,這枚硬幣后來被稱為"印度便士"或"印度人頭分"。詹姆斯·巴頓·朗阿...
印度便士指的是1859年至1909年間在美國鑄造的一美分硬幣。這些硬幣上有戴著羽毛頭飾的自由女神像的頭像。因為頭飾與美洲土著文化中傳統戴的頭飾相似,這枚硬幣后來被稱為"印度便士"或"印度人頭分"。詹姆斯·巴頓·朗阿克(James Barton Longacre)被認為是設計這枚硬幣的功臣,而他在費城造幣廠擔任雕刻師。在其50年的使用壽命中,大約鑄造了18.5億枚印度硬幣

印度硬幣上刻有自由女神像的頭像。盡管最初鑄造的這些硬幣數量眾多,幸存下來的相對較少。正因為如此,只要日期可以辨認,所有印度硬幣的價值至少為1美元(USD),如果有鑄幣廠標記的話。硬幣的價值,一般是根據標本的稀有程度和它的狀況而定的。當然,大多數收藏品都是這樣,但是硬幣的狀況是根據一個用字母和數字表示的標準尺度來衡量的。一個完美狀態的硬幣,被稱為MS-65,是最理想的,但是其他不太原始的硬幣,如VG-8或G-4,仍然是有價值的,就像印度的便士一樣

位于費城的美國造幣廠主要生產硬幣最有價值的一種印度硬幣是1877年發行的。不管當時的原因是什么,1877年的印度硬幣很少被鑄造出來——實際上不到100萬枚。這種稀缺性,加上1877年很少有硬幣保存完好的事實,使這枚硬幣成為迄今為止所有印度硬幣中價值最高的一枚非常好的或VG-8狀態的硬幣可以賣到400美元以上。在印度硬幣系列的頭五年里,硬幣是由88%的銅和12%的鎳組成的。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這種硬幣實際上被稱為"鎳",因為這是在五分硬幣發行之前,我們今天稱之為鎳。1864年,合金混合物被改為95%的銅,剩下的5%由錫和鋅組成,這有效地減少了硬幣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種合金被使用了很多年,但后來也在1982年被棄用,取而代之的是鍍銅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