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化合物是由單個帶電荷的離子原子的電荷結合在一起的化合物。通常,離子化合物由帶正電荷的金屬和帶負電荷的非金屬組成,它們形成晶體結構,普通鹽-氯化鈉-是自然界中發現的最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之一,以帶正電荷的金屬鈉原...
離子化合物是由單個帶電荷的離子原子的電荷結合在一起的化合物。通常,離子化合物由帶正電荷的金屬和帶負電荷的非金屬組成,它們形成晶體結構,普通鹽-氯化鈉-是自然界中發現的最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之一,以帶正電荷的金屬鈉原子和帶負電的氯原子之間的鍵的基本形式組成

氯化鈉是一種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的性質包括形成晶格結構的晶體以及極高的沸點和熔點它們的脆性還使它們在受到足夠的力的撞擊時,容易破裂成大小相等的較小晶體。結晶離子鹽也是水溶性的,一旦溶解在水或純液體中,即為熔融狀態,是良好的導電體離子是帶有負電荷或正電荷的原子。命名離子化合物一直遵循著首先使用陽離子,或帶正電荷的離子,并在上面加上帶負電的陰離子的名稱。這就是為什么鹽被稱為氯化鈉,其他例子有碘化鉀、硝酸銀和氯化汞命名結構中不包括正陽離子原子和負陰離子原子的總數,因為任何離子化合物都能平衡這些電荷。化學式為AgNO3的硝酸銀等化合物不需要硝酸根的復數形式。但是,離子元素,如鐵,可以有兩個或三個正電荷,通常是指這個電荷,例如Fe+2被稱為鐵(II),離子化合物從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離子或中性電荷,通常具有某種程度的共價性,即不同原子能殼層之間的電子共享。電負性影響離子化合物中負電荷的強度,Pauling標度將氟定為4.0時最具電負性的元素。其他元素,如銫,在0.7的水平上是最不負電的元素。這種不同的電負性水平被用來幫助定義共價鍵和離子鍵。結合原子之間的電負性差異不代表純,非極性共價鍵,而大的電負性差則代表一種離子鍵。自然界中的金屬是以離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這是因為金屬在水的存在下主要與碳和氧發生反應,因此,金屬的凈化通常從開采離子化合物開始,如硫化物、磷酸鹽、碳酸鹽和最常見的氧化物,以生產可用于工業的純元素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