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數少于8個的原子經常與其他原子結合或形成鍵,試圖達到八位態八進制規則的流行通常歸功于吉爾伯特·劉易斯,一位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科學家和20世紀早期的教授。劉易斯1902年在哈佛大學教書時,他借鑒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當代人的研究成果,德國化學家理查德·阿爾貝格(Richard Albegg)提出了一個八位元規則的模型。這個想法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盡管劉易斯是第一個將這個概念形象化的人,他認為原子有一個有八個角的同心立方結構,因此產生了對八個電子的渴望。另一位從事同樣概念研究的化學家,美國科學家歐文·蘭繆爾(Irving Langmuir)推廣了八位電子法則/>八位元規則的模型是由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創建的原子的穩定性和反應性通常與其電子的構型有關。惰性氣體,如氖、氬、氪和氙,在外層能量層上往往有八個電子。氦是八位元規則的一個主要例外,只有兩個電子。當一個原子有八個電子時,一般認為它是穩定的,通常不會與其他元素發生反應。電子數少于8個的原子的反應性通常要高得多,化學家和困惑的學生們很快指出,八位元規則根本不應該被視為一種規則,因為這種行為有很多例外。這一點也不奇怪;在其他情況下,元素的行為變化如此之大,所以所有人都同意這個有趣的規則是非常不尋常的。例如,氫只有一個電子,這使得它不能有足夠的空間讓另外七個電子與其他原子相聯。鈹和硼分別只有兩個和三個電子,同樣也不能到達一個完整的八位元。有些原子,如硫,實際上在外層可以有8個以上的電子。硫有6個電子,但通常只有2個可以結合。有時,會發生能量吸收過程,使所有6個電子都被激發并可用于鍵合,從而使外層共有12個電子
八位元規則是化學的基本規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