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積金(CPF)是新加坡于1955年創立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與美國的社會保障計劃一樣,它的目的是讓工人階級在退休后有一種安全感。自從中央公積金發展以來,它已經發展到不僅包括為成員退休準備的資金,但也包括居者有其屋...
中央公積金(CPF)是新加坡于1955年創立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與美國的社會保障計劃一樣,它的目的是讓工人階級在退休后有一種安全感。自從中央公積金發展以來,它已經發展到不僅包括為成員退休準備的資金,但也包括居者有其屋、醫療保健、保險計劃和家庭教育。儲蓄計劃是由雇員和雇主的強制性繳款資助的。它的設立是為了促進節儉生活和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賴國家或政府對工人階級的援助

中央公積金旨在提供舒適的退休生活。1965年新加坡獨立后,中央公積金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儲蓄和投資計劃,而且已經開始演變。公積金成立時的唯一目的是為職工退休后提供經濟保障,而儲蓄只能在退休后提取。隨著人民生活的變化,該計劃經過修改,允許提取購房、大學貸款、醫療保健、投資以及退休。中央公積金的強制供資利率也發生了變化在20世紀60年代末,繳費率達到了員工工資的25%的峰值,工資由工人和公司支付這使得一個工人的總收入占其總收入的50%。從那時起,工資率隨著國家經濟狀況的變化而波動,雇員根據其年齡支付不同的金額。在所繳總金額中,有一定比例用于退休,稱為普通退休;醫療保險,稱為醫療儲蓄;還有那些被稱為特別賬戶的費用,這些賬戶的最大金額仍在為退休而儲蓄。公積金的支付是有保障的,儲蓄所得不需要納稅。會員個人賬戶的收益可能會有所不同,由于有多種投資選擇,主要的重點是審慎決策,公積金委員會提供資料,協助其成員作出投資及儲蓄的選擇。中央公積金計劃提供一個舒適的退休和社會經濟保險。它鼓勵新加坡人工作,并使他們能夠養活自己和家庭。由于公積金賬戶大多覆蓋三代人,所以成員可以用儲蓄來照顧自己、配偶、子女和父母,這使得中央公積金從一個簡單的退休計劃演變成了一個全面的人壽儲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