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里隱藏的焦慮
每天都要搭乘電梯好幾次的你也許沒有意識到,在電梯里,你的行為舉止是否和平常有點不太一樣。我們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揭露了人們內心中那隱藏的焦慮。
大部分人走進電梯之后,都會選擇自己的樓層,接著就會轉身面向電梯門,站得筆直,一話不說。如果幾個人在進電梯前聊天的話,進了電梯后,聊天的話題、語氣都會發生細微的改變,或者截然而止。
如果有更多的人進入電梯,則非常有趣的是,人們站得位置會不自覺地發生改變,就像骰子一樣。只有你一個人在電梯里,你可以隨便站位。有人進來后,就會不自覺的站到對角線上,以保持最大距離。當有第三人進入時,你們會無意識的組成三角形。而有4個人時會分布在電梯的四角,5個人時則會有個人要站在中間。

為什么一進電梯就尷尬?
柏林自由大學的Babette Renneberg教授說,一旦進入到封閉的小空間,人們就進入到了另一種社交場合中。通常人們在交往的時候都有一支手臂長的距離,然而在電梯里面非常擁擠。為了不讓別人認為自己很奇怪或具有威脅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試圖避免目光接觸。
一個曾經被困在電梯里41小時的女員工Nick White則說:“在人們大腦深處,有那么一種焦慮感。沒有人愿意被關在密室,都想盡快離開那兒。”這位女士在遭受過那次恐慌之后再也不敢踏進電梯。然而對于那些在城市高樓大廈工作的人們來說,他們不得不面對電梯。這是上班旅途中你最沒法控制的部分。人們都被關在一個機器里,看不到引擎,看不到外面(觀光電梯除外)。
當然我們都知道,雖然乘坐電梯時會感覺焦慮,但電梯其實是較汽車、扶手電梯更為安全的交通方式,每年發生的電梯事故都很少(因為少,所以一旦發生,媒體便大肆宣揚)。所以某種程度上,這是理性主義對動物本能的勝利——帶著這樣的想法,下次你坐電梯時是不是會平靜一些呢。
(編撰:心賴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