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學習是心理學中描述無報酬學習的理論。有機體只通過觀察學習一個新概念,沒有任何明顯的強化作用。有機體可能不會有意識地意識到它的新技能,直到它在以后變得有用時突然表達出這種技能。例如,一個人可以不經意地觀察...
潛在學習是心理學中描述無報酬學習的理論。有機體只通過觀察學習一個新概念,沒有任何明顯的強化作用。有機體可能不會有意識地意識到它的新技能,直到它在以后變得有用時突然表達出這種技能。例如,一個人可以不經意地觀察別人用筷子吃飯,很快就會發現他或她可以正確地使用筷子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教導。

在迷宮的盡頭獎勵一只老鼠奶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潛移默化學習。心理學的一個經典實驗說明了潛移默化學習是如何運作的。愛德華·C·托爾曼和C·H·亨齊克著名地把三組老鼠放在迷宮里,讓老鼠在迷宮中四處游蕩。一組老鼠在到達迷宮的盡頭時總是得到食物獎勵,而第二組老鼠在迷宮的盡頭沒有找到食物,第三組老鼠在迷宮的盡頭發現了食物,但在第11天發現了食物

潛伏期學習可以通過積極的強化使狗以特定的方式表現快速到達迷宮的盡頭,找到食物。第二組繼續在迷宮周圍徘徊第三組的行為與第二組相似,直到最后一天食物被放在迷宮的末端,第三組已經和第一組一樣快速地學會了到達迷宮的盡頭實驗說明了潛移默化的學習,因為它表明強化或獎勵并不總是學習所必需的。一個人或一只老鼠有可能從他周圍的環境中學習,而沒有任何具體的動機去做。一旦有了使用這些知識的理由,它就可以被要求并付諸實踐潛在學習理論與心理學中的其他學習理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刺激-反應(S-R)關聯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有機體的學習是由于環境中的某些刺激而產生的,而這些刺激會引發特定的學習有機體的反應。這一觀點直接受到伊萬·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的影響。巴甫洛夫著名地發現,狗不只是對食物的存在垂涎,而是最終隨著指示食物來了的鈴聲或喂食它們的人的在場而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