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顫器。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使用直流電(DC)的除顫器被開發出來。這些模型依賴于電容器組,這些電容器被充電,可以提供可預測長度和功率的更可控的沖擊。直流供電的除顫器仍然是標準配置設計上,雖然對實際電子脈沖的改進大大降低了電能消耗,并降低了電擊通過除顫器電極時燒傷和其他組織損傷的風險。這些進步使除顫器的體積大大減小,第一批便攜式型號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市場它們很快成為救護車和急救人員的標準設備,便攜式除顫器從根本上改變了心臟病患者的前景,現代除顫器電極在第一次充電時可以恢復90%的正常心跳。對于有心臟病史的人,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將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插入胸腔。其機制與第一代除顫器相似,它的電極直接連接在心肌上。復雜的電子設備可以檢測不規則節律和心臟驟停,還可以自動發出校正電荷。除顫器電極放在哪里與電荷恢復正常心律的效果有很大關系。推薦兩種布置方式分為心尖前置和前后置兩種,體外除顫器宜采用前尖置位,內除顫器宜采用前后置位。對于植入的永久性裝置,對心肌進行精確測量,以確保最佳連接。
除顫器是救護車的標準設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