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對心臟構造的精確描述直到18世紀才出現。許多人認為英國醫生威廉·哈維是1628年心臟病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里程碑,當他闡明心臟的作用是通過復雜的靜脈和動脈系統泵血。直到那時,人們認為每一條血管都有一個自然的搏動節律,并且不能循環利用。法國生物學家雷蒙德·德維森(Raymond de Vieussens)又花了80年才首次對心臟結構進行了準確的描述,器官的解剖機制是可以理解的。
到19世紀初,許多醫生用聽診器來評估病人的心跳,心臟病學的大部分歷史都需要對心臟健康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18世紀,醫生開始監測血壓,以測量器官的活力。到19世紀初,醫生可以用聽診器監測心跳。心電圖儀(ECG或EKG)是20世紀初才發明的,它允許醫生通過電脈沖更仔細地分析心臟的整體性能動脈阻塞被稱為動脈硬化癥,在大約十年后首次被發現。在20世紀之前,心臟病史上出現了零星的外科第一次。大多數都是試圖修補嚴重受傷的病人。1896年,一位名叫路德維希·雷恩的德國醫生成功地進行了心臟直視手術,以修復一個傷口撕裂了一名士兵的心臟。然而,這種手術直到1953年才被普遍嘗試。美國人約翰·吉本斯發明了一種所謂的心肺機,它允許外科醫生在修復或移植手術中保持病人體內的血氧和血液循環。這些修復在1950年心臟修復手術的曙光,當時美國外科醫生查爾斯·赫夫納格爾成功地植入了一個人工主動脈瓣。兩年后,另一對美國外科醫生用低溫來減緩一位成功修復了心臟孔的病人的心臟。隨著心臟起搏器誕生于1958年。1967年,第一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在21世紀每年進行數百萬次。同年,南非醫生克里斯蒂安·巴納德(Christiaan Barnard)首次成功地進行了心臟移植。在心臟病學史上,有許多重要的第一次心臟移植。心臟去纖顫于1899年首次在狗身上進行。人類直到1947年才從中受益,當這臺機器被用來恢復一個有心臟缺陷的青少年的心臟功能時,最近的一個里程碑發生在1982年,當時美國心臟病學家威廉·德弗里斯植入了第一顆完全由人造組織制成的心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