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孔下面的世界。
毛孔象個狹長的井口,下面除了正對著的毛囊,井口壁還有一到兩個開口,分別通向皮脂腺和大汗腺。毛發與皮膚成一定的傾斜角度長出,皮脂腺通常躲在鈍角那邊;在腋窩、乳暈、外陰、肛周還有大汗腺,通常躲在銳角那邊。每個毛孔除了是毛發生長的出口,同時也是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出口。
為方便理解,特附上手繪平面圖:

二、痘痘就是痤瘡嗎?
不是。痘痘只是炎性丘疹的一種俗稱。毛囊炎、痤瘡、鼻紅粒病、口周皮炎、皮脂腺瘤(結節性硬化癥)、酒渣鼻、顏面播散性粟粒狼瘡等,都可以表現為痘痘,但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只有部分中度的尋常痤瘡可以稱為痘痘,輕度的叫粉刺,重度的叫囊腫/結節型痤瘡。針對不同的形態和病因,痤瘡還有萎縮性、聚合性、壞死性、爆發性(反應性)、反常性,及新生兒痤瘡、多囊卵巢性痤瘡等分類。最常見的還是尋常痤瘡,也是本文重點講述的類型。
三、痤瘡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主要認為以下因素有關:
1.毛囊皮脂腺導管細胞增生(角化過度),堵塞了出口,令皮脂無法排出。
2.細菌、真菌、螨蟲感染了皮脂腺導管,導致慢性炎癥反應。
3.雄激素刺激或皮脂腺受體對雄激素過分敏感,令皮脂分泌增多。
4.遺傳、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化妝品、藥物等因素也影響痤瘡的發生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任何單一因素均不可能形成痤瘡。

四、痤瘡是內分泌問題嗎?
有很多痤瘡患者被告知內分泌有問題。但很遺憾,并沒有任何一本典籍曾提到有“內分泌”三個字。內分泌系統由內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內分泌細胞組成,涉及自分泌、旁分泌、遠距分泌、神經分泌等解剖生理基礎;痤瘡只有多囊卵巢綜合癥性痤瘡是內分泌原因造成的。沒有解剖學,隔著肚皮猜心恐怕很難知道多囊卵巢。

五、皮脂腺導管細胞為什么會增生過度?
1.皮脂中的游離脂肪酸及一些增多的炎性因子(主要是IgF-1)直接刺激毛囊皮脂導管引起炎癥反應、角質增生。
2.皮膚的亞油酸(LA--omega6)含量低。亞油酸對皮脂腺細胞的分化具有調節作用,亞油酸水平低下會導致毛囊皮脂導管角化過度,使皮脂排泄出現障礙。
3.某些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利用率低。與改善痤瘡炎癥相關的主要是維生素A、B、E、煙酰胺及微量元素鋅、硒。
六、痤瘡是感染還是炎癥?
目前已被證實并廣泛認可的觀念:尋常痤瘡不屬于感染性疾病,而是慢性炎癥性疾病。細菌(丙酸桿菌)、真菌(穅秕孢子菌)、螨蟲等介導的免疫反應導致毛囊皮脂管內的炎癥,同時患者血清中亦常有與病情嚴重性正相關的IgG抗體水平。炎癥從始至終持續存在于痤瘡疾病全過程,并導致炎癥后紅斑、色沉及疤痕等損害。厘清感染還是炎癥的機制,對醫生非常重要,這將直接影響疾病觀及治療決策。

七、雄激素是如何影響皮脂分泌的?
人體的雄激素來源于兩個地方:睪丸/卵巢、腎上腺的網狀帶。雄激素有好幾種,最主要的是睪酮(T),由睪丸/卵巢產生;另外還有部分來自腎上腺的網狀帶,包括雄烯二酮、脫氫表雄酮及其硫酸酯。以上這些雄激素經過系列轉化,最后在皮脂導管內形成二氫睪酮(DHT),這個才是痤瘡的元兇,真接導致皮脂導管分泌增多。
八、長了痤瘡應該少吃點什么?
1.甜食,特別是高血糖指數食物。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是David J. Jenkins等人于1980年-1981發展起來的。GI是衡量食物引起人體餐后血糖反應的重要指標,指的是健康人攝入含50克可吸收糖類的食物與等量的葡萄糖相比,引起餐后一定時間內血糖反應曲線下面積的百分比,GI大于70的食物為高GI食物,包括玉米片,烘烤土豆,羊角面包,白面包等。高GI飲食可以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后者與性激素結合蛋白(SHBG)的能力變化正相關。當胰島素功能下降導致SHBG能力也下降后,SHBG無法結合更多的游離雄激素,血液中的游離雄激素增多,轉變為大量的DHT后導致皮脂腺分泌亢進,痤瘡加重。



2.奶制品。
不管全脂奶還是脫脂奶都會加重痤瘡,原因是牛奶中的一些具有炎性作用的因子如IgF-1、5alpha還原酶、亮氨酸等在生產過程中難以被滅活,加上牛奶中的酪蛋白保護,這些物質常常得以躲過消化系統分解而直接進入體內。
有些健身愛好者在補充乳清蛋白后就長痤瘡,因為乳清蛋白恰恰是最容易產生IgF-1的蛋白,同時它還會促進胰島素分泌,所以在增肌的同時,服用者得接受皮膚多油甚至長痘這個副作用了。但是,酸奶卻很少導致痤瘡,原因很可能是乳酸菌在發酵中會利用IgF-1,反正酸奶中的IgF-1含量明顯低于其它奶制品。IgF-1是一種有炎性作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具有促進角質細胞分化,加速毛囊皮脂導管角質化的作用。過多的角質與皮脂混合形成角質栓,成為細菌、真菌、螨蟲最好的養料。IgF-1的克星是IgF-BG3,后者與性激素結合蛋白(SHBG)是對好基友,都與胰島素敏感性呈正相關,它不但可以結合過多的IgF-1,同時也能增強皮脂導管對維A酸的利用,避免毛囊皮脂導管的過度角化。
3.飽和脂肪酸。
目前認為飽和脂肪酸能增加IgF-1。飽和脂肪酸最常見于豬、牛、羊肉等動物油脂中。
九、長了痤瘡應該多吃點什么?
1.海鮮和菌菇類。痤瘡不是過敏,不需要忌海鮮,更需要吃海鮮以補充鋅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對抗痤瘡炎癥。
2.黃色/高纖維的蔬菜。胡蘿卜、西紅柿等(要熟食),白菜、芹菜、西蘭花等以補充抗氧化劑。
3.全麥面包、玉米,富含硒元素的食物。
4.綠茶。如果不能耐受它的咖啡因,可以考慮綠茶提取物,EGCG(茶多酚)含量高的產品為優先,可以對抗DHT。
5.可以考慮服用的補充劑是亞麻籽油,其中的lignan木脂素可以抑制DHT,同時其中的亞麻酸也能平衡炎癥狀態,可以每日10-15g加入飲食中來。另外還有sal palmetto鋸棕櫚精華,常規用量每次160mg,每日兩次。
十、長了痤瘡應該怎么護理皮膚?
1.清潔皮膚。每日2~3次用溫水洗面,粉刺多的可以用磨砂顆粒的洗面奶,以減少毛囊口堵塞。
2.洗面后必須盡快使用控油保濕的乳膏。否則皮膚在負反饋的作用下,會分泌更多的油脂。
3.防曬。所有防曬措施包括使用防曬霜,均可以避免痤瘡色素沉著。
十一、痤瘡常用的藥物有哪些?
局部用藥:阿達帕林、他扎羅汀、異維A酸、全反式維A酸、維胺酯、過氧化苯甲酰、克林霉素、莫匹羅星、夫西地酸、壬二酸、硫化硒、果酸。
系統用藥:米諾環素、多西環素、阿奇霉素、異維A酸、口服避孕藥(女性)、螺內酯。
【痤瘡外用藥在使用方法上有什么講究?】
1.鑒于其慢性炎癥屬性,痤瘡治療的目標不應僅局限于消除既發皮損,還需同時預防長期后遺癥(如疤痕或炎癥后色沉);必須預防皮損新生;快速抗炎治療有助舒緩疾病并減少不良副反應幾率。
2.鑒于尋常痤瘡的“亞臨床炎癥”特性,既往“僅在痤瘡粉刺皮損局部點藥”的老方式該修正了。應該對有皮損和無皮損外觀的皮膚進行同時治療,這是成功治療的關鍵,但不少醫生和患者對此觀念還不易接受。
3.為減少抗生素耐藥性,盡量少采用抗生素單一療法(建議聯合外用過氧化苯甲酰)。
十二、痤瘡常用的物理治療有哪些?
主要是光動力治療(PDT)。痤瘡丙酸桿菌自身能合成和儲存大量卟啉,當暴露在特定光源下,卟啉受激發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大量單態氧和自由基,破壞痤瘡丙酸桿菌胞膜導致細菌死亡。此外,光動力治療還通過導致表皮的輕微壞死而改善毛囊口角質形成細胞的過度角化;通過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縮,抑制皮脂分泌;促進皮損愈合,預防或減少痤瘡瘢痕殘留。
常用的方法包括:
(1)紅藍光療:適用于對傳統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者。紅光穿透性好,能穿透到皮膚較深的位置(約550 μm)。皮膚細胞中的線粒體對紅光的吸收率高,在紅光照射后,過氧化氫酶活性增加,細胞新陳代謝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低劑量的紅光照射還能促進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刺激成纖維細胞增殖,產生生長因子,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從而加快損傷組織的修復過程。藍光激活卟啉的效力較紅光強40倍,但是穿透皮膚厚度較淺(90~150μm)。紅光(660nm)和藍光(415nm)混合光照療法對炎性痤瘡有效率達76%,對粉刺有效率為58%。
(2)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5-氨基酮戊酸(ALA)是近年開發的第2代光敏劑,是一種體內血紅蛋白合成過程的前身物。外源性ALA進入體內后,可被增生活躍的細胞選擇性吸收和積累,并在細胞內轉化為原卟啉Ⅸ(PPⅨ)等卟啉類物質。皮脂腺對ALA的攝取率最高,PPIX高度富集,當接收特定波長的光源照射后,PPlX被激活,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活性氧,對皮脂腺造成可逆性損傷,直接減少皮脂腺的分泌。ALA進入體內后很快被代謝,不在體內產生蓄積,病人治療后不需要避光,不產生光敏反應。
十三、特殊情況:月經前加重的痤瘡怎么辦?
大約是60%的女性在經期前會出現痤瘡炎癥加重,并且多發于口周及下頜的位置。很可能與月經來潮前孕酮水平迅速升高,機體對孕酮及其代謝產物發生免疫反應有關,也可能與月經期血管運動神經機能障礙有關,皮疹不但可長在口面部,還可對稱生長在軀干、四肢及外陰處,這種情況屬于月經疹(menstrual eruption),又名自身過敏性孕酮皮炎,不屬于痤瘡,一般通過調整飲食、規律運動即可逐漸恢復,嚴重時可以求助于醫生。
另一種情況與雌激素撤退,雄激素水平相對升高有關。如果痤瘡合并多毛、脫發、月經延遲、不孕、肥胖等,建議到醫院做性激素、B超檢查以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征。
十四、特殊情況:懷孕時患上痤瘡怎么辦?
1.早晚一次或在運動后洗臉,選擇溫和的洗面奶及溫水,注意應該輕柔地清洗。
2.避免挑破,抓撓,爆裂或擠壓粉刺瘡。
3.如果你要使用化妝品,應選擇非油性及不含致粉刺成分的產品。
4.懷孕治療痤瘡可選擇的藥物包括紅霉素、克林霉素和壬二酸。
5.過氧化苯甲酰治療妊娠期痤瘡的意見尚未統一,也沒有多少針對孕期的使用安全性研究,盡量不要用。
6.所有治療痤瘡的維A酸類產品妊娠期都禁用,且停藥6個月后方可懷孕。
(作者:昡鐡重劍)
【參考文獻】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012版.趙辨等.
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在幾種常見皮膚病防治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3.
Evolving Concep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ne Vulgaris.Leon H. Kircik MD.
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June 2014.
Acne in the adult female patient: a practical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olume 51, Issue 10, pages 1162–1174, October 2012.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尋常痤瘡的共識.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皮膚激光亞專業委員會,2011.
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
What's the best way to treat pregnancy acn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