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針即曲別針,是用金屬絲來回折彎做成的輔助你在工作生活中夾文件或是紙張的小工具。 回形針似乎是所有發明中最簡單的一種,它不過是一小段夾紙的彎曲金屬絲。但回形針在制成我們如今所使用的形狀以前卻經過了多次反復的設計。
過去人們經常用大頭針來把他們的紙頁固定在一起。但大頭針損害紙張,還會因刺破手指頭而傷害使用者。19世紀中出現了“紙夾”。最早的紙夾是一片帶有兩個小牙齒的金屬板,紙張夾在金屬板與小牙齒之間。這種紙夾同樣會在紙張上留下印痕,但是不會像大頭針一樣刮傷紙張或手指。這種紙夾于1864年獲得專利,從此文件紙張的頁邊再也不會因為大頭針而變得破破爛爛了。
此后,各種各樣的紙夾相繼問世。最后,帶有彈簧裝置的紙夾出現,也就是類似于現今我們使用的那種夾子,但是當時的材料不能達到要求,因為鋼絲在19世紀后半期還是新鮮事物。要選擇一種滿足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指出,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形變跟引起形變的外力成正比)的材料并不容易。
在鋼廣泛應用之后,最早的回形針問世了。我們不知道回形針的設計是如何出現在挪威人約翰·瓦勒的腦海里的。他1899年發明了這個小器具,但由于挪威當時沒有專利制度,他改而申請了德國的發明。二戰期間,挪威人把回形針別在衣服領口,抗議德國入侵。瓦勒的這項發明在1901年獲得了美國專利。當時這個專利描述如下:用具有彈性的質材,如鐵絲,彎成長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狀,鐵絲的首尾兩段最后平行。他發明的回形針已經和現今的回形針非常類似,但是有個重要區別,比現行的回形針少繞了一個圈。這種回形針的缺點就是夾文件的時候不易扳開。

為了解決此問題,1900年,康利思·伯若斯蘭也申請了回形針專利。這種回形針已經比較好用,但是又存在破壞紙張或使紙張脫落的問題。對于回形針的設計,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出現了不少的新品。
后來,“寶石”牌回形針取代了之前設計的所有回形針,并幾乎成了回形針的代名詞,深得使用者的喜愛。有人稱頌,“當寶石”流傳后世,相信以后的考古學家會給予極高的評價,在所有的發明中“ 寶石”是再完美不過的人們認為回形針的發明之路已經到頭了,任何改進都是笨拙無用的。
似乎沒有人提到過“寶石”牌回形針的專利,所以無法確定究竟誰是它的發明者。但自從本世紀初被采用以來,它就成了標準的設計。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